祁連山黑曜石茶壺一套價值多少錢?
這要看具體黑曜石茶壺的品質(zhì)和工藝吧。用黑曜石做茶具的不多。
黑曜石是一種自然形成的二氧化硅,通常呈黑色。黑曜石可加工成工藝品。黑曜石的成分是天然玻璃,其市場價格不貴。好一些的有彩虹眼的飾品,價格略好一點,但是也不及和田玉、翡翠等傳統(tǒng)玉類值錢。普通黑曜石產(chǎn)品,價格和普通瑪瑙類似。僅供參考。
云南一個少數(shù)民族用來煮菜的石頭是什么石頭?
不一定要青苔啊。什么菜都可以這樣做,廈門一家餐館的特色菜就是石鍋菜
在后江埭路上的雅米小菜,主推的就是石頭煮的菜――石鍋菜,他們選用天然的鵝卵石,放在火上燒至滾燙后,放入一個專用的砂鍋內(nèi),再將已經(jīng)做好的半成品倒入石鍋內(nèi),澆入高溫油,倒入調(diào)制的香辣調(diào)味料,依靠滾燙的石頭將半成品燙至全熟。整個過程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可讓菜品的美味更加充分地釋放出來,另外石鍋保暖性好,可以長時間保留住菜品的鮮香,對于冬天濕冷的廈門,還有驅(qū)寒解濕的作用。
這里的菜品主要有石鍋腰花、石鍋田雞、石鍋鴨腸和石鍋魷魚等,尤其是那石鍋田雞,新鮮的田雞肉,經(jīng)過石頭一燙,肉質(zhì)變得更有彈性,而石鍋魷魚的味道比水煮魷魚更勝幾分。這樣獨特的美味,每份只要三四十元,好吃又實惠哦!
鵝卵石在海邊有,也有賣的。
石頭煮青苔(西雙版納)
版納江河中生長著一種青苔(滑苔),秋冬水淺時,婦女和孩子多喜潛水撈之。洗凈曬干可收存,如干紫菜,集市上常見有售。青苔可油炸食,煮湯更佳;加入姜、蔥、蒜、辣子和清水、油鹽,將洗凈的鵝卵石燒燙放如青苔湯盆,水沸即成。
是這種吧 鵝卵石到處有 重要的是青苔
鵝卵石
石頭煮青苔。版納江河中生長著一種青苔(滑苔),秋冬水淺時,婦女和孩子多喜潛水撈之。洗凈曬干可收存,如干紫菜,集市上常見有售。青苔可油炸食,煮湯更佳;加入姜、蔥、蒜、辣子和清水、油鹽,將洗凈的鵝卵石燒燙放如青苔湯盆,水沸即成。
云南十八怪
云南因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區(qū),受緯度位置和垂直高差雙重影響,氣候類型多樣,南方是熱帶季風(fēng)區(qū)形成的河谷盆地,東部是被形容成萬紫千紅永不凋的冬暖夏涼氣候。云南還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除了漢族以外還聚居著有彝、白、壯、傣、納西、藏、瑤族等其他25個民族,占了全省總?cè)丝诘慕种?。正是由于其獨特的地理風(fēng)貌,特殊的氣候狀況,多彩的民族風(fēng)情,奇特的風(fēng)俗習(xí)慣,產(chǎn)生了許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異現(xiàn)象,隨著遠來的游人、匆匆的過客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暫的足跡并離開之后,他們所耳聞目睹的那些奇聞異趣也逐漸流傳開來,并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傳下云南十八怪、云南二十八怪、云南八十一怪等說法。
云南第一怪:
雞蛋用草串著賣:老鄉(xiāng)們?yōu)榱吮阌谫I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蔑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墻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云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當(dāng)鍋蓋:云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于內(nèi)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云南第三怪:
三只蚊子一盤菜:云南的許多地區(qū),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里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大,故夸張說3個蚊子一盤菜。
云南第四怪:
火筒能當(dāng)水煙袋:當(dāng)?shù)厝顺闊熕玫臒煷芟駜?nèi)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煙氣經(jīng)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云南第五怪:
糌粑被叫做餌塊:云南產(chǎn)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象內(nèi)地做的白米粑,當(dāng)?shù)胤Q餌塊。
云南第六怪:
背著娃娃談戀愛:少數(shù)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后數(shù)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云南第七怪:
四季服裝同穿戴:云南地區(qū)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艷麗,絢麗多彩。
云南第八怪:
螞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許多地區(qū)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肴,化昆蟲為美味,所以螞蚱、蝗蟲等,都因為油煎之后,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
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區(qū)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nèi)地人所稱的小姨。
云南第十怪:
和尚可以談戀愛:云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接壤,而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dāng)和尚就像內(nèi)地上學(xué)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jié)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云南第十一怪:
老太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當(dāng)?shù)氐膵D女們從小到老都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xí)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云南第十二怪:
新鞋后面補一塊:少數(shù)民族婦女在繡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繡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云南第十三怪:
汽車還比火車快:由于有許多的高山峽谷,所以云南境內(nèi)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云南第十四怪:
腳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于是就做成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云南第十五怪:
娃娃全由男人帶:云南的婦女們歷來勤勞,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們來干,而男子們相對來說卻比較清閑,大多都呆在家里帶孩子。
云南第十六怪:
花生蠶豆數(shù)著賣:舊時滇省民風(fēng)多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shù)堆賣,人心就是秤一桿。
云南第十七怪:
這邊下雨那邊曬:這句話是用來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艷陽天,一面雨傾蓬。
云南第十八怪:
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qū)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壯與家鼠有很大差相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
前幾天,看電視,湖南有個咕嚕魚,用的是麥飯石,據(jù)說有藥用價值!
哥哥,這是我剛查的,希望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應(yīng)該是鵝卵石吧!
云南第一怪:
雞蛋用草串著賣:老鄉(xiāng)們?yōu)榱吮阌谫I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蔑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墻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云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當(dāng)鍋蓋:云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于內(nèi)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云南第三怪:
三只蚊子一盤菜:云南的許多地區(qū),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里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大,故夸張說3個蚊子一盤菜。
云南第四怪:
火筒能當(dāng)水煙袋:當(dāng)?shù)厝顺闊熕玫臒煷芟駜?nèi)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煙氣經(jīng)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云南第五怪:
糌粑被叫做餌塊:云南產(chǎn)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象內(nèi)地做的白米粑,當(dāng)?shù)胤Q餌塊。
云南第六怪:
背著娃娃談戀愛:少數(shù)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后數(shù)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云南第七怪:
四季服裝同穿戴:云南地區(qū)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艷麗,絢麗多彩。
云南第八怪:
螞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許多地區(qū)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肴,化昆蟲為美味,所以螞蚱、蝗蟲等,都因為油煎之后,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
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區(qū)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nèi)地人所稱的小姨。
云南第十怪:
和尚可以談戀愛:云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接壤,而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dāng)和尚就像內(nèi)地上學(xué)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jié)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云南第十一怪:
老太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當(dāng)?shù)氐膵D女們從小到老都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xí)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云南第十二怪:
新鞋后面補一塊:少數(shù)民族婦女在繡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繡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云南第十三怪:
汽車還比火車快:由于有許多的高山峽谷,所以云南境內(nèi)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云南第十四怪:
腳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于是就做成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云南第十五怪:
娃娃全由男人帶:云南的婦女們歷來勤勞,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們來干,而男子們相對來說卻比較清閑,大多都呆在家里帶孩子。
云南第十六怪:
花生蠶豆數(shù)著賣:舊時滇省民風(fēng)多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shù)堆賣,人心就是秤一桿。
云南第十七怪:
這邊下雨那邊曬:這句話是用來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艷陽天,一面雨傾蓬。
云南第十八怪:
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qū)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壯與家鼠有很大差相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
又一說:
在民間有好幾種版本,諸如三只蚊子一盤菜,四個竹鼠一麻袋。老奶爬山比猴快,小和尚可以談戀愛。剩菜可以做酸菜,蘿卜當(dāng)作水果賣。有話不說歌來代,袖珍小馬有能耐。娃娃出門男人帶,種田能手多老太。鮮花四季開不敗,牛糞粑粑墻上蓋。石頭長在云天外,草會咬人更奇怪。但流傳最廣的則是:
竹筒當(dāng)煙袋,雞蛋用草串著賣,草帽當(dāng)鍋蓋,豆腐長毛才出賣,青菜叫苦菜,米飯粑粑叫餌塊,蠶豆數(shù)堆賣,三個螞蚱一盤菜,草繩當(dāng)腰帶,腳趾露在鞋子外,松毛扭著賣,這邊下雨那邊曬,姑娘叫老太,背著娃娃談戀愛,鞋子后邊多一塊,四季服裝同穿戴,火車沒有汽車快不通國內(nèi)通國外。
云南十八怪至今在云南仍不難尋找到它們的蹤跡。
第一怪 竹筒當(dāng)煙袋
云南被譽為植物王國,竹資源極為豐富,人們用竹子造竹樓,編竹笠、竹席,甚至還用竹筒來背水、當(dāng)鍋燒飯、燒菜,尤其以竹做煙袋令人稱奇叫絕。竹煙筒水中過濾過的煙氣既保持了旱煙的醇香,又消除了煙氣中的焦辣,滋潤了喉嚨,而且還有咕嚕嚕的聲音,用它吸煙,可謂聲、色、味俱全。
第二怪 雞蛋用草串著賣
云南山高路險,商品在運輸途中的安全問題始終是一個難題。當(dāng)?shù)厝擞玫静莅央u蛋扎成串來賣,既解決了運輸途中雞蛋容易破損的難題,又便于買賣雙方公平計價,童叟無欺,極為便當(dāng)。
第三怪 草帽當(dāng)鍋蓋
云南各地草木茂盛,人們就用這些原料編織成居家生活必不可少的簾子、帽子、鍋蓋、蓑衣和草墩,以及各種造型別致的工藝品。初到云南來的外地人往往將外形相似的草帽與鍋蓋混為一物,誤以為云南人用草帽當(dāng)鍋蓋。用草編織成的形同草帽的鍋蓋,因為吸濕,沒有蒸汽水下落,具有良好的保溫和透氣功能,既給蒸出來的食物增添了清香,又使飯菜在熱天時不易變壞,極為實用。
第四怪 豆腐長毛才出賣
云南天氣較熱,不易保存新鮮的食物,許多云南人也都愛吃臭豆腐,干脆就將剛做出來的新鮮豆腐用稻草捂上幾天,直到長毛變成臭豆腐,才拿到街上去賣。據(jù)說清朝時康熙皇帝品嘗了云南臭豆腐后,龍顏大悅,賜名清方臭豆腐。因而,滇中、滇南、滇西等地?zé)垢瘮偙椴汲青l(xiāng)。臭豆腐還可以煎、炸、蒸或腌制成腐乳,是云南別具風(fēng)味的地方佳肴。
第五怪 青菜叫苦菜
滇中、滇南一帶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四季常青,綠色菜類全年不斷,品種繁多,所以在內(nèi)地被人稱為青菜的蔬菜不具有識別的特征,而以口味為識別標(biāo)準(zhǔn)。因此,略帶苦味的青菜都被稱作苦菜。
第六怪 米飯粑粑叫餌塊
云南盛產(chǎn)稻谷,為便于外出攜帶干糧,云南人將蒸出來的米飯團舂揉成餅,稱之為餌塊??梢猿?、煮、煎、炸(參見云南小吃)。
第七怪 蠶豆數(shù)堆賣
舊時代云南商品經(jīng)濟落后,市場交易不多,散布在全省各地的鄉(xiāng)村市場尤其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買賣雙方很少用秤,農(nóng)產(chǎn)品都是以堆、以捆為單位出賣,花生、蠶豆等農(nóng)產(chǎn)品亦不例外,也是數(shù)堆賣。
第八怪 三個螞蚱一盤菜
云南人食物來源極為豐富,人們不僅吃各種不同動物的肉和種類繁多的各種野菜,而且還吃苔蘚、竹蟲、蜂蛹和眾多的野生菌,香脆可口的油炸螞蚱更是餐中常見的下酒好菜。由于云南螞蚱個大,不多的幾個就可堆成一盤,所以說三個螞蚱一盤菜。
第九怪 草繩當(dāng)腰帶
過去云南經(jīng)濟落后,群眾生活貧困,在鄉(xiāng)村地帶草繩當(dāng)腰帶是十分常見的現(xiàn)象?,F(xiàn)在經(jīng)濟發(fā)展了,群眾生活水平有較大的提高,草繩當(dāng)腰帶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
第十怪 腳趾露在鞋子外
云南群山連綿,山高路險,而且氣候溫暖,爬山跑路往往要出腳汗。因而,露出腳趾的草鞋和布做的涼鞋由于涼爽方便曾經(jīng)是云南人普遍喜愛的鞋履。
第十一怪 松毛扭著賣
在云南眾多的樹木中,云南松最為多見,森林中鋪滿了它的落葉。人們將這些落葉摟來扭成松毛鬏,用來生火燒飯,也用來燒烤鴨,別有一番風(fēng)味。所以,舊時的云南城鄉(xiāng)市場上隨處可見松毛扭著賣的景象,直到現(xiàn)在個別縣鄉(xiāng)集市上仍有此市景。
第十二怪 這邊下雨那邊曬
在云南奇異的山川地貌、多樣復(fù)雜的氣候環(huán)境中,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前下大雨,山后艷陽天是十分常見的自然景象。特別在秋季,這邊下雨那邊日頭曬也就成了山區(qū)的一大自然景觀。
第十三怪 姑娘叫老太
云南民族眾多,風(fēng)俗各異,內(nèi)地人稱妻妹為小姨,在云南有的地方叫做姨老太。
第十四怪 背著娃娃談戀愛
過去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婚俗異彩紛呈,除阿注婚、搶婚外,有的民族盛行過婚后回娘家,等到有了娃娃再落夫家的習(xí)俗,背著娃娃談戀愛也就成了見怪不怪的風(fēng)景了。
第十五怪 鞋子后邊多一塊
云南婦女擅長繡花做鞋,為了方便穿鞋和脫鞋,常在布鞋后做一個鞋拔,并在鞋拔上精心地繡上一朵花,云南人稱之為鞋挹拔。它既實用,又有裝飾作用,使鞋子更加美觀別致。
第十六怪 四季服裝同穿戴
云南許多地方是夏無酷暑冬無嚴(yán)寒,尤其是昆明,素有春城的美稱,其年均溫度15℃,月均最高溫度和月均最低溫度分別為21℃和10℃,無論是春夏秋冬哪一季,昆明街頭隨處可見男女老少身著多姿多彩的四季服裝,四季亂穿衣是昆明的一大街景,與北方人的服裝四季分明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第十七怪 火車沒有汽車快
云南在準(zhǔn)軌(軌距1.435米)火車出現(xiàn)前,早在1910年就開通了米軌(軌距1米)火車,但由于高山大川、峰壑溝洞的阻隔,道路崎嶇難行,火車時速僅有二三十公里,根本無法與內(nèi)地的火車時速相比。此外,云南還曾有速度更慢的寸軌(軌距0.72米)火車,在上坡時,連人都跑不過。相比之下,滇境內(nèi)的汽車速度則比火車快,加上汽車路要比火車路少繞一些道,因此人們出門趕時間辦事,汽車便成了首選的交通工具。
第十八怪 火車不通國內(nèi)通國外
云南邊陲山高谷深路難行,雖然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時期就修筑了五尺道,清朝末年,法國人又在滇境內(nèi)建成了昆明到越南海防的滇越鐵路,但直到20世紀(jì)50年代,云南仍沒有一條與內(nèi)地相通的鐵路,所以過去進出云南,多繞道越南而行。就連顯赫一時的云南都督蔡鍔將軍,1915年為了反對袁世凱復(fù)辟稱帝,也只能乘火車由滇越鐵路從越南潛回云南。因而,早年的火車不通國內(nèi)通國外,也就被人稱之為一怪了。
云南第一怪,雞蛋用草串著買。
云南第二怪,粑粑餅子叫餌塊。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盤菜。
云南第四怪,石頭長到云天外。
云南第五怪,摘下草帽當(dāng)鍋蓋。
云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
云南第七怪,種田能手多老太。
云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煙袋。
云南第九怪,袖珍小馬有能耐。
云南第十怪,螞蚱能做下酒菜。
云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
云南十二怪,好煙見抽不見賣。
云南十三怪,茅草暢銷海內(nèi)外。
云南十四怪,火車沒有汽車快。
云南十五怪,娃娃出門男人帶。
云南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賽。
云南十七怪,過橋米線人人愛。
云南十八怪,鮮花四季開不敗。云南第一怪:
雞蛋用草串著賣:老鄉(xiāng)們?yōu)榱吮阌谫I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蔑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墻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云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當(dāng)鍋蓋:云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于內(nèi)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云南第三怪:
三只蚊子一盤菜:云南的許多地區(qū),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里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大,故夸張說3個蚊子一盤菜。
云南第四怪:
火筒能當(dāng)水煙袋:當(dāng)?shù)厝顺闊熕玫臒煷芟駜?nèi)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煙氣經(jīng)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云南第五怪:
糌粑被叫做餌塊:云南產(chǎn)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象內(nèi)地做的白米粑,當(dāng)?shù)胤Q餌塊。
云南第六怪:
背著娃娃談戀愛:少數(shù)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后數(shù)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云南第七怪:
四季服裝同穿戴:云南地區(qū)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艷麗,絢麗多彩。
云南第八怪:
螞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許多地區(qū)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肴,化昆蟲為美味,所以螞蚱、蝗蟲等,都因為油煎之后,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
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區(qū)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nèi)地人所稱的小姨。
云南第十怪:
和尚可以談戀愛:云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接壤,而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dāng)和尚就像內(nèi)地上學(xué)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jié)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云南第十一怪:
老太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當(dāng)?shù)氐膵D女們從小到老都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xí)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云南第十二怪:
新鞋后面補一塊:少數(shù)民族婦女在繡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繡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云南第十三怪:
汽車還比火車快:由于有許多的高山峽谷,所以云南境內(nèi)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云南第十四怪:
腳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于是就做成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云南第十五怪:
娃娃全由男人帶:云南的婦女們歷來勤勞,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們來干,而男子們相對來說卻比較清閑,大多都呆在家里帶孩子。
云南第十六怪:
花生蠶豆數(shù)著賣:舊時滇省民風(fēng)多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shù)堆賣,人心就是秤一桿。
云南第十七怪:
這邊下雨那邊曬:這句話是用來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艷陽天,一面雨傾蓬。
云南第十八怪:
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qū)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壯與家鼠有很大差相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
石頭煮青苔(西雙版納)
版納江河中生長著一種青苔(滑苔),秋冬水淺時,婦女和孩子多喜潛水撈之。洗凈曬干可收存,如干紫菜,集市上常見有售。青苔可油炸食,煮湯更佳;加入姜、蔥、蒜、辣子和清水、油鹽,將洗凈的鵝卵石燒燙放如青苔湯盆,水沸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