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古代亦稱茶器或茗器。據(jù)西漢辭賦家王褒《僮約》有烹茶盡具,T已蓋藏之說,中國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條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詞在唐詩里初處可見,諸如唐詩人陸龜蒙《零陵總記》說:客至不限匝數(shù),競?cè)請?zhí)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興憶楊同州詩》此處置繩床,旁邊洗茶器。唐代文學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詩》有蕭疏桂影移茶具之語,宋、元、明幾個朝代,茶具一詞在各種書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禮志》載:皇帝御紫哀殿,六參官起居北使……是日賜茶器名果茶具范圍宋代皇帝將茶器作為賜品,可見宋代茶具十分名貴,北宋畫家文同有惟攜茶具賞幽絕的詩句。南宋詩人翁卷寫有一軸黃庭看不厭,詩囊茶器每隨身。的名句,元畫家王冕《吹蕭出峽圖詩》有酒壺茶具船上頭。明初號稱吳[1]?中四杰的畫家徐責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對飲時,他趁興寫道:茶器晚猶設(shè),歌壺醒不敲。不難看出,無論是唐宋詩人,還是元明畫家,他們筆下經(jīng)常可以讀到茶具詩句。說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茶具按其狹義的范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中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yōu)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shù)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茶k是箱籠一類器具。唐陸龜蒙寫有一首《茶k詩》金刀劈翠筠,織似波紋斜??芍鑛是一種竹制、編織有斜紋的茶具,茶舍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唐皮日休《茶舍詩》日陽崖忱自屋,幾日嬉嬉活,棚上汲紅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婦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滿山月。
據(jù)《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是有名的,又依《茶錄》記載說,茶焙是一種竹編,外包裹箬葉(箬竹的葉子),因箬葉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葉烘黃,茶放在茶焙上,要求溫度小火烘制,就不會損壞茶色和茶香了。除了上述例舉的茶具之外。在各種古籍中還可以見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甌、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憲、茶籠、茶筐、茶板、茶挾、茶羅、茶囊、茶瓢、茶匙……等。究竟有多少種茶具呢?據(jù)《云溪友議》說:陸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學《茶具十詠》和《云溪友議》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種。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與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詩詞描寫出茶舍人家焙茶、研(碾)茶、煎茶、拍茶辛勞的制茶過程。古人煮茶要用火爐(即炭爐),唐以來煮茶的爐通稱茶灶,《唐書?陸龜蒙傳》說他居住松江甫里,不喜與流俗交往,雖造門也不肯見,不乘馬,不坐船,整天只是設(shè)蓬席齋。束書茶灶。往來于江湖,自稱散人,宋南渡后譽為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壓波堂賦》有筆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唐詩人陳陶《題紫竹詩》寫道:幽香入茶灶,靜翠直棋局。可見,唐宋文人墨客無論是讀書,還是下棋,都與茶灶相傍,又見茶灶與筆床、瓦盆并例,說明至唐代開始,茶灶就是日常必備之物了。古時把烘茶葉的器具叫茶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