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茶具怎么選擇?
在購買陶瓷茶具時應(yīng)主要對瓷器本身進行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無變形;釉色是否光潔,色度一致,有無砂釘、氣泡眼、脫釉等。如果是青花陶瓷茶具或彩繪陶瓷茶具,則要看顏色是否不艷不晦,不淺不深,有光澤(淺則過火,深則火候不夠;艷則顏色過厚,晦則顏色過?。W詈笠崞疠p輕彈叩,再好的瓷器有裂紋便會大打折扣。
陶瓷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等,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多種,朱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
陶瓷茶杯的選擇有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zhì)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
陶瓷茶盤是用來盛茶具的,質(zhì)地豐富,款式多樣。但不管什么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shù)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杯;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wěn),易于搖晃;邊要淺,色要淺,這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品十茶城網(wǎng)有相關(guān)介紹
唐代陶瓷茶具有哪些特點的呢?該如何保養(yǎng)?
唐代的茶具品種比較繁多,每一種的作用之界限細致.如前所述,《茶經(jīng)?四之器》個羅列甚詳,共開列28種茶具的名稱,并描繪和闡述其式樣、結(jié)構(gòu),詳細列舉了諸茶具在煮茶飲茶每一步驟中的運用。陸羽筆下的煮茶飲茶用具的主器及附屬器中,明確提到陶瓷質(zhì)地的茶具有:復、搓箕、熟孟、碗。復.即釜或鍋,“洪州以瓷為之”,并認為:瓷質(zhì)的接,雖然雅致好看,但不夠堅實耐用。輕盈,就是放鹽的器皿,“以瓷為之,圓徑四寸”,造型是盒形,或瓶形,或壺形。熟盂是貯盛開水用、“或瓷,或沙,受二升”,也就是說瓷制或陶制,可盛水二升。瓷碗,越州產(chǎn)的為上品,鼎州、婺州的次;岳州的為上品,壽州、洪州的次。陸羽描述瓷質(zhì)茶碗,不僅談到出產(chǎn)地和排名,還詳細地介紹瓷碗釉色和茶湯色的關(guān)系,以及造型、容量等。 如果說《茶經(jīng)?四之器》中提及的唐代飲茶器具只是文字記載,那么,1987年4月在重建陜西扶風法門寺塔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塔基地宮中出土的成套飲茶器具中發(fā)現(xiàn)的大批稀世珍寶,卻提供了唐代的宮廷伙茶器具的實物證據(jù),說明唐代社會飲茶之風的興盛。法門寺唐代茶具同時出土的《物賬碑》記載:“茶槽子、碾子、茶羅子、匙子一幅七事共八十兩?!苯Y(jié)合實物分析表明,“七事”是指茶碾,包括碾軸(墮);羅合,包括羅身、羅斗(合或盒)、羅蓋,以及銀則、長柄勺等。從碾子、碾軸、茶羅于等器箕有的銘文看,這些器物制作于唐咸通九年至十年(868&mdh;869年),又有“文思院造”字樣。文思院是宮廷手工工場,這表明這些茶具是專門為宮廷制作的。同時,在茶羅于、銀則、長柄勺上,還有器成后留下硬物刻畫的“五哥”字樣。王子是唐蹬宗李摧(860一873年)時,皇宮中對唐僖宗李促(874&mdh;888年)小時的愛稱。這些茶具乃由唐僖宗供奉。從法門寺出土的飲茶器具并不止“七事”,還有鹽臺、籠子、茶碗、茶托等物。法門寺地宮所藏飲茶器具,自唐咸通十五年(874年)封存,1987年出土,已有1120多年歷史。法門寺出土的金銀精制的飲茶器具品種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高等級的茶具。琉璃茶具的出土表明唐代的琉璃制造業(yè)已相當發(fā)達。特別是瓷質(zhì)茶具的出土,揭開了歷史上只聞其名,不見其物的“秘色瓷”之趁?!懊厣伞弊钕仁歉鶕?jù)宋人的解釋而提出的。在中國陶瓷史料中,五代十國時,吳越國餞氏曾下令在越窯生產(chǎn)供立空使用的器物,庶民不得使用,以示皇威,虧是這一類青瓷器謂之“秘色瓷”。此類瓷器釉色音綠碧玉,釉質(zhì)晶瑩潤澈。唐俗宗供奉的16件越窯產(chǎn)瓷的出土,才揭開“秘色瓷”之譴;同時,還將原來推測最早始于五代十國的秘色瓷茶具,提早至唐代中期或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