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窯白瓷茶具價格
定窯白瓷,價格看出售方式,如拍賣,展覽,收購,價格在幾十萬到一兩百萬不止,斗笠碗拍賣價格一會付圖一張
2. 定窯白瓷茶具的優(yōu)缺點
一、宋代定窯-基本簡介
定窯位于我國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以生產白瓷著稱于世。此時的器物各方面較五代時期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定窯生產的印花器物遠近聞名,附近的瓷窯紛紛效仿,逐漸形成了廣泛的定窯瓷系。
定窯器物中,主要以白釉居多,也有少量的黑釉、醬釉、紫釉、褐釉和綠釉等品種。
二、宋代定窯器物-器形特點
宋代定窯器物造型規(guī)整,多以碗、盤、碟、杯、爐、罐、瓶、盆、缽、洗、壺、瓶、盒、枕等日常用器居多,兼有一些供器。
三、宋代定窯器物-胎釉特點
胎體輕薄,胎質潔白。釉面光潤,釉色白中閃黃,積釉處常常有淚痕狀流釉。北宋早期產品口沿部位有釉,但是晚期時口沿部一般不施釉,這也稱之為“芒口”。芒口處常常鑲嵌金銀銅等,以最大限度地掩飾缺陷。
四、宋代定窯器物-紋飾特點
宋代定窯瓷器的圖案紋飾多為一些花卉類,如牡丹紋、蓮花紋、萱草紋等。
五、宋代定窯器物-裝飾特點
裝飾技法非常繁多,常見的主要有印花、刻花、劃花、捏塑、鏤空、卷邊、模印等。
六、宋代定窯器物-款識特點
宋代定窯瓷器大多帶有款識與銘文。這些款識和銘文一般出自于宮廷之中,最為多見的是“官”字款,此外,也有些器物的底部會刻有與宮殿相關的銘文,如“尚食局”、“尚藥局”、“奉華”、“慈?!薄ⅰ熬坌恪钡?。
七、宋代定窯器物-支燒特點
宋代定窯器物早期多采用正燒的方式,中期多采用覆燒的方式,而晚期多采用疊燒的方式。
八、宋代定窯白瓷與唐代定窯白瓷區(qū)分
宋代定窯白釉與唐代定窯白釉瓷可以從顏色上加以區(qū)分,即宋代定窯白釉顏色偏黃,而唐代定窯白釉呈色偏青。
九、宋代定窯器物-真?zhèn)舞b定
宋代定窯白釉真品器物的釉質瑩潤,顏色偏黃,器物的凹處常常有積釉現(xiàn)象出現(xiàn),多呈水綠色。刻劃的花紋流暢自然,刀工犀利,口部多毛邊,常常以銅口鑲嵌,圈足削切十分規(guī)整。
宋代定窯白釉仿品器物則與真品大相徑庭,刻畫的花紋并不流暢,而且深淺不一。尤其是口沿部位既沒有毛邊,也沒有鑲邊,圈足削切并不規(guī)整。
十、宋代定窯器物-精品賞析
瓷器名稱:北宋定窯白釉刻牡丹紋龍首注壺
瓷器鑒賞要點:這件器物的器形十分規(guī)整,端莊大氣,構思精巧,紋飾精美,簡潔流暢,是宋代定窯白瓷中的精品佳作。
3. 定窯 白瓷
定窯制釉原料在各個時期采用配方不同,呈兩元到多元變化,采用多元配方時,瓷石(硅質巖石)+高嶺土(靈山白矸、紫木節(jié)、套里土等高鋁土)+堿金屬氧化物原料(鉀長石)。堿質金屬氧化物(氧化鈣、鉀),因配方中含有一定的鎂元素,整體釉質呈堿性鎂釉。應該注意到胎釉原料一般遵循就近取土原則,晚唐到金,中心區(qū)域由北鎮(zhèn)向西到金代發(fā)展到燕川一帶,原料采集地點也應是這樣一個變化路線,時代不同器物不同配方也有所差異。
靈山盆地制胎原料屬于中生代白堊紀沉積高嶺,就是現(xiàn)在我們在遺址看到通常與煤礦伴生的靈山土、紫木節(jié)、白矸土、套里土。這種高嶺土是高鋁低硅的耐火原料(三氧化二鋁含量超過25%),廣泛分布于北方太行山脈,如邢窯、井陘窯也使用此類粘土。
4. 定窯白瓷茶杯
1.呈色:定窯白瓷,其呈色是各具特征,有偏白色的、偏青色的、偏黃色的。
2.淋釉(淚痕):由于器物在施釉時釉層重疊聚集,經過燒成熔化而形成不同形式和顏色深淺不一的釉縷,從而產生定瓷的淋釉俗稱淚痕。
3.生辣感::定瓷泥料練制細膩、精純,可塑性較好,且骨架性強,凡成瓷器物,都會給人一種剛勁、堅銳、俊逸的精神感覺,俗稱生辣感,也是人們對定瓷外觀鑒賞的一種習慣稱謂。
4.刀痕和刀線:凡是轆轤旋轉做出的,其壁面都不約而同地帶有強弱不等的刀尖旋削紋,這種刀痕的形成,是在拉坯過程中自然留下的。刀線是裸露于定窯器物外部壁面的一種自然痕跡,只有在盤、碗、瓶、罐等圓體器物中可以看到,檔次越高越精美的留有刀線越少。
5.芒口:俗稱毛邊,是指盤、碗在入窯燒制前去掉釉的一圈邊口所露的胎骨。芒口生產很考究,決非隨意去掉一圈釉了事,而是內寬外窄,一陽一陰,陽寬陰窄。按器皿大小件而定,陽面剮去2~4mm,陰面剮去1~2mm,定有規(guī)則,按要求,輪上操作隨心,藝術風格自成一脈。
6.手工味::器壁呈現(xiàn)為一邊薄一邊厚,外糟內秀,定窯底足及背部比較粗糙,有的甚至能見泥屑粘連,在修坯過程中會有手掐紋。
7.底施半釉::器皿在施釉時因浸釉操作方法食指和中指掩住了足底約1/2面積,使釉水不能浸入從而外底(指圈足內)呈缺釉現(xiàn)象。
8.玉璧底和珍珠底:玉璧底,顧名思義,是把器物底部修整成像玉璧似的形狀。也就是一種超寬底足,就是在一個圓形底中間挖出一個深2-3mm深的凹狀小圓。而珍珠底則是為表現(xiàn)剔花和印花裝飾的豐富感和生動感,使紋飾空白處不甘于空寥而常于其間加一些紋樣處理。
9.豁口::為了打破器皿邊口的唇圓規(guī)矩,使視覺產生一些新穎和變化,常于器皿邊口上做成小豁口,豁口安排數(shù)量不等。用刻刀分左右約5mm不等各削一刀,深度為3-5mm,依次做成等矩相近的四豁口或六豁口。
10.跳刀紋::窯器物也偶爾見到跳刀紋,即在修坯完成的同時,用修坯刀或專用刀輕撫器壁,使刀具與器壁接觸的瞬間隨旋轉速度而不自主地產生一種微妙的跳動,以形成一種律動的似刀砍斧削大小不等、深淺不一的痕跡。
5. 定窯白瓷瓶
中國五大名窯
一、【鈞瓷】北宋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的八卦洞。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盛譽。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二、【汝瓷】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磁器名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
汝窯蓮花式溫碗
汝窯盤
三、【官瓷】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有南北之分。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為見長。
官窯葵瓣洗
四、【定瓷】宋代北方著名瓷窯。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磁村。始燒于晚唐、五代,盛燒于北宋,金、元時期逐漸衰落。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淚痕之特點。
白釉刻花折腰碗
孩兒枕
五、【哥瓷】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這里所說的哥窯是指傳世的哥窯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
哥窯八方碗
哥窯魚耳爐
瓷器鑒賞 之 宋、金、元篇我國是世界上發(fā)明瓷器最早的國家,公元前16-11世紀的商代遺址和墓葬中出土的一部分高溫玻璃釉器皿,已符合瓷器的標準。至唐宋時期,我國的瓷器生產已蜚聲中外,許多名窯產品,價重藝林。由于明清以來盛行的仿古之風,贗品充斥,這就需要我們對傳世瓷器的真?zhèn)?、窯口、制作年代以及它們的藝術價值和科研價值等一系列的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鑒定瓷器是一門嚴格的學問,必須經過刻苦學習,認真實踐,掌握歷代瓷器的造型特點,流行的裝飾題材和刻繪技法,以及釉料的配制和在高溫條件下的窯變呈色風格。瓷器是工藝美術品,是審美再創(chuàng)作活動的產物,它凝聚著時代的生活氣息和民族的審美特點。因此,系統(tǒng)了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審美意識的嬗變顯得非常必要,而諳悉仿古者的作偽手法,同樣會有助于我們的鑒定工作。本文主要對歷代瓷器的時代風格和變化規(guī)律作概括的闡述。宋、金、元時期的瓷器宋代是我國制瓷發(fā)展史的一個繁榮昌盛時期。陶瓷史家們通常用多種瓷窯體系的形成來概括宋代瓷業(yè)發(fā)展的面貌。主要有定窯、耀州窯、磁州窯、鈞窯、龍泉窯、景德鎮(zhèn)窯、哥窯、官窯、汝窯及黑瓷和青花瓷等。定窯:定窯燒制地點在今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山村。曲陽縣宋時屬定州,故稱為定窯。定窯以白瓷為主,兼燒黑瓷和綠瓷等。瓷器種類以生產日常生活用具為多,特別是碗、盤、盆、壺、瓶等,式樣非常多。許多瓷器隨著時代的演進,也呈現(xiàn)出明顯的時代特征。以碗為例略作說明,唐代早期碗多是大實足,圓唇,胎體厚重;晚期腹壁多呈45度斜出,寬圈足,腹較淺,胎體輕薄,內外均施釉;五代北宋時期,口唇卷凸,圈足較高,腹壁由45度的直線形逐漸變?yōu)槁猿驶畹那€形。北宋中期之后印花裝飾極為流行,紋飾多在盤、碗的內底和?壁。布局工整嚴謹,層次分明,線條清晰,以繁縟雅素取勝,形成了定窯獨特的裝飾風格,對我國制瓷裝飾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印花題材以各種花卉最多,次為動物和水波紋,再次為嬰戲圖?;ɑ軋D案多采用纏枝和折枝法,紋飾講究對稱統(tǒng)一。常見碗、盤腹內印三或四朵花卉,內底印一朵團花或四瓣、五瓣海棠花、梅花等。動物多見鹿、孔雀、鳳凰、鴛鴦、雁、鴨等,常與牡丹、蓮花等配合印制。整個紋飾儼如一幅工整的織綿圖案;有的碗、盤內壁印制鳳戲牡丹和犀牛望月等圖案,構圖之嚴密,線條之工整,能給人一種恬靜而充實的美感。定窯瓷器帶題款的有15種之多,大都與宮廷有關,其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官”字題款,大多題在碗、盤、瓶、壺和罐的底部,有“官”和“新官”兩種。其他與官府有關的題款有“會稽”、“尚食局”、“尚藥局”、“食官局”等。以上題款多是刻銘后焙燒的,也有一些是燒后刻。另外還有模印字款,如“定州公用”、“使司帥府公用”等。是研究定窯生產性質的珍貴資料。耀州窯:在今陜西省銅川市黃堡鎮(zhèn),宋時屬耀州,始燒于唐代,北宋為鼎盛時期,金、元時期逐漸衰落。唐、五代時期,耀州窯以燒黑瓷、白瓷為主,兼燒青瓷。主要為碗、盤、罐、盒、注子等日常生活用具,造型多種多樣,以碗、盒最典型。碗有五花瓣口圈足碗和敞口平底碗等造型;盒子有扁形和盒蓋隆起如饅頭狀等造型。晚唐時期由于受越窯裝飾技術的影響,新穎活潑的劃花紋樣開始興起。劃花裝飾技法是采用金屬簽或竹、木簽,在瓷器坯胎上劃出線條紋飾,然后施釉焙燒。其題材主要有菊花、牡丹和水波等。劃花裝飾技術的出現(xiàn)開創(chuàng)了耀州窯瓷器裝飾藝術的新局面,為宋代青瓷刻花工藝奠定了基礎。北宋時期主要燒制青瓷,釉面翠綠而澤潤。器皿以碗、盤最多,每種器物都有多種造型。其中瓶有10多種,有的小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瓶體瘦長,勻稱優(yōu)美;有的是小口寬平肩,瓶身垂直,造型豐滿穩(wěn)重;有的則是喇叭口、長頸,瓶身橢圓似圖一宋定窯瓷盤印花圖案瓜,高圈足,造型靈巧雅麗。壺、罐等器皿不但式樣繁多,而且瓜棱、葵瓣、多折等造型難度較大的器物,也能做的規(guī)整周正,瓜瓣折棱距離與弧度相造應。北宋時期耀州窯的裝飾技法主要以刻花為主,其次還有印花、剔花和鏤孔??袒ㄊ且莞G具有代表性的裝飾藝術,尤以刻花的犀利刀鋒和線條流暢為宋代同類裝飾之冠。越窯和定窯是以竹類在坯胎未干時刻出花紋,磁州窯的刻花則是用平刀把整個花紋的地子削平。而耀州窯的刻花是用金屬工具,在胎體上刻出花紋輪廓,用斜刀將紋樣外緣坯土削掉,形成一個坡面,紋飾微凸,層次分明,施釉入窯焙燒,刻花被罩于釉下,透過碧綠的玻璃質釉層,顯現(xiàn)出具有淺浮雕的裝飾效果,風格渾厚沉著,令人賞心悅目。所以,人們鑒賞耀州窯瓷器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這種刀法別致、圖案精細的刻花裝飾藝術。耀州窯刻花多見于碗、瓶、罐、壺、缽、盒等器物的外壁,也有一些的內壁亦施用刻花。宋代晚期往往將刻花和劃花巧妙地結合運用在一件器物上。如采用劃花手法勾勒出單線條的葉筋或花瓣的層次和明暗關系,在刻魚紋周圍,勾畫出動蕩的波濤或水波紋等,使耀州窯的刻花藝術更臻完美。耀州窯瓷器裝飾紋樣可歸納為人物、動物、花卉草木和幾何圖案四大類。人物類有嬰孩、飛天、仙人、佛、仕女等。動物類有寫實的獅、虎、鹿、犀牛、鴨、鴛鴦、魚和傳說中的龍、鳳等?;ɑ懿菽绢愐陨徎?、牡丹為多,其次為菊花,還有松、竹、梅三寒友和纏枝、水草等。幾何紋樣主要有回紋、扇紋、八卦紋、三角紋、連弧紋和水波紋。紋飾布局嚴整統(tǒng)一,講求對稱而又富于變化。磁州窯:是北方地區(qū)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始燒于晚唐,盛于宋、金、元。以河北邯鄲彭城鎮(zhèn)為中心,窯場遍布于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磁州窯為了適應當時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地區(qū)和不同用途的需要,燒造的瓷器種類十分豐富。其中以生產的瓷枕最為著名。從發(fā)現(xiàn)帶有“張家造”、“趙家造”、“張家枕”、“王家造”、“王氏壽明”、“李家枕”、“滏陽陳家造”、“劉家造”等標記的瓷枕分析,一個制瓷窯場可能同時有幾個一定規(guī)模的瓷枕作坊。它們各有所長,互相學習,促進了磁州窯瓷枕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瓷枕的造型有長方形、半圓形、云頭形、葵花形、菱花形、雞心形、八方形、橢圓形和銀錠形等多種樣式,并隨著時代的演變呈現(xiàn)出不同的時代風格?;旧鲜怯尚《?,由短而長。以長方形枕為例,北宋時期多在20-30厘米之間,而元代枕的長度多在30厘米之上,有的長達40多厘米。磁州窯的裝飾技法有白釉劃花,白釉剔花,白釉紅綠斑,珍珠地劃花,低溫三彩和白釉黑彩等。白釉劃花可能受定窯的影響,多劃在碗、盤內壁,紋樣以牡丹、蓮花、卷葉與水波紋為多,在紋樣間隙部位還用篦狀工具劃復線,線條流利舒暢,不拘泥于統(tǒng)一的規(guī)格。白釉剔花即是施釉劃花紋之后,將紋飾以外的地子剔去,使紋飾凸起,具有浮雕感,在花葉上再劃以花蕊葉筋,剔去釉露出黃褐色的胎,達到烘托白色紋飾的目的。白釉剔花多見于壺、碗、罐等器皿的腹外壁,題材多纏枝花卉和飛鳥。白瓷器上點以紅、綠彩斑的做法在北方地區(qū)晚唐窯址中就已經出現(xiàn),磁州窯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主要見于碗、盤、壺、罐等的口部或肩部。珍珠地劃花始創(chuàng)于河南晚唐曲河窯,北宋時,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的白瓷窯也相繼效仿。珍珠地是指在主題紋飾間隙的化妝土上用鐵管狀工具打戳的小圓圈,這是模仿金銀器打制痕跡的裝飾方法。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宋代登封窯瓷瓶,所飾珍珠地紋就較有代表性。白釉黑花是磁州窯瓷器的主要裝飾,它的特點是將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和線描畫的技巧運用在瓷器裝飾上。彩畫內容可分為圖案類和寫實類。圖案類主要有以點線組成的幾何紋樣,用花卉組成的邊飾和主題花紋之間的云紋、花朵、卷葉、散點、錢紋等陪襯紋樣。寫實類有動物,如獅、虎、熊、馬、鹿、羊、狗和魚、龜、仙鶴、大雁、鴛鴦、鴨、鵝等,祥瑞動物有龍、鳳、麒麟等,人物有兒童、老翁、仕女、雜耍人物和故事人物等?;局参镱惾缒档?、蓮花、月季、山茶花、梅花、石榴花、水草和松樹、椰樹、青竹等。磁州窯還繼承和發(fā)展了長沙窯在瓷器上題詩作詞的傳統(tǒng),圖文并茂。有的以詩為主,配合一些邊飾圖案;有的以畫為主,題詩抒情。內容有著名詩人、詞人的佳作,有歌頌自然風光的贊美詩,還有民間的俗語和對聯(lián)等。鈞窯是我國北方著名的瓷窯之一,以河南禹縣城關附近的鈞臺窯為中心形成了鈞窯系。目前還在山西、河北、內蒙等地發(fā)現(xiàn)了燒鈞瓷的窯址。鈞窯始燒于晚唐,盛于宋、金、元。鈞窯瓷器的造型有強烈的藝術傾向,除常見的生活用具碗、罐、盤、瓶等外,還有出戟尊、敞口尊、鼓釘洗、單柄洗和菱花式、葵花式、海棠式花盆及葵花式、六方形盆奩、雞心碗、高足碗、膽式瓶、八方式盤、三足爐等。鈞窯在宋、金、元時期的各名窯中,以“釉俱五色,艷麗絕倫”而獨樹一幟。鈞瓷穩(wěn)定的銅紅釉和神奇的窯變,在青瓷中突破了單色釉的格調,像花瑪瑙似的斑斕,絢麗多彩,改變了以前青瓷那種一覽無余的玻璃釉的質感,把釉色特有的自然美和造型的藝術美融為一體,開創(chuàng)了凝厚自然的美學風格。鈞窯釉色大體上分為藍、青、紫、紅幾大類。又可細分為月白、天青、天藍、翠青、玫瑰紫、海棠紅、胭脂紅、茄皮紫、朱砂紅、丁香紫、火焰紅等。鈞釉釉層豐厚,釉質乳濁瑩潤,釉色深沉多變,釉面有明快的流動感。鈞瓷釉面時常出現(xiàn)不規(guī)則流動狀的細線隱紋,好像蚯蚓在泥中游走,被稱為“蚯蚓走泥紋”,是鈞瓷釉面上的另一個特點。它是釉汁流動時形成的立體畫,色彩紋路之美,以至于后仿燒蚯蚓走泥紋的作品,都在宋代鈞瓷面前黯然失色。汝窯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寶豐、臨汝等地。宋代人即以“汝窯為魁”,傳世的汝窯器多為北宋宮廷燒制的御用瓷,以盤、碟、瓶、碗為多。胎體呈香灰色、透過釉層略顯粉青色。釉色呈鴨蛋青色,近似于柴窯所謂“雨過天晴云破處”的色澤??杉毞譃樘烨?、印青、天藍和粉青色等。釉中的細小沙眼如芝麻花,開片為魚鱗狀。碗、盤、洗多為裹足滿釉支燒。南宋周輝《清波雜志》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汝窯以瑪瑙為釉,古樸雅致,形成了汝窯的特殊釉色,成為宋代名窯之魁。景德鎮(zhèn)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間,青中有白,白中顯青,故稱青白瓷。青白瓷胎薄,釉汁明澈,紋飾深處積釉呈色較深,對光可以映見青色紋影。所以一般又習稱為“影(映)青”。青白瓷釉色瑩縝如玉,質地冰清素雅,胎體碧透致密,多仿輕巧優(yōu)美的金銀器造型,挺拔俏麗,玲瓏剔透。既有日常用具碗、盤、盞、缽、碟、枕、注子、注碗、香薰、盒、罐、瓶、壺,還有專供陳設雅玩的瓷塑人物和動物等。注子、注碗是一組盛酒溫酒的用具,北宋墓出土較多。安徽宿松出土的一套,注碗作盛開的蓮花狀,足部亦浮雕一周蓮瓣紋,注子為瓜棱腹,細長流,扁曲柄,蓋頂蹲一小獅。注子、注碗內含外擁,相配成套。使用時注碗內盛熱水,注子置于碗中,既可保溫,又可隨注隨飲。瓷枕為卻暑的寢具,釉潔胎堅,消涼爽神。李清照《醉花陰》中“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兩句詞,把瓷枕的妙用描述得十分精到。景德鎮(zhèn)青白瓷枕,其題材有臥女、童子荷葉、戲曲故事、建筑雕塑等,造形有長方形、方形等。童子荷葉枕,設計巧妙,一童子側臥于榻上,雙手持一荷葉,荷葉邊緣翻卷作枕面,童子仰視,扭動屁股,彎曲雙腿,神態(tài)自然,惟妙惟肖。江西豐城《白蛇傳》戲曲人物瓷枕,枕體雕塑成舞臺,舞臺四面分別演出四段折子戲,組成裝飾的主要內容,構畫窮奇,堆塑雕鏤巧奪天工。香薰的作用是焚香薰衣,益香去邪。漢代以前就已經出現(xiàn)陶質、銅質香薰,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流行瓷香薰,宋代青白瓷香薰式樣較多,江西萬年縣出土的一件青白瓷香薰,薰體呈圓球狀,上下兩半,可以啟合,上蓋刻有編織紋鏤孔,似張開的網眼,層層環(huán)列,整齊美觀。下為喇叭形高足,足下部飾菊瓣紋一周,造型清新高雅。瓷盒大量出現(xiàn)在晚唐五代,其用途主要是為了盛裝藥品、化妝品和香料。宋代瓷窯都大量生產瓷盒,特別是景德鎮(zhèn)青白瓷窯,有專門從事生產盒子的作坊。已發(fā)現(xiàn)印有標記的瓷盒多達十幾種,有“許家合子記”、“段家合子記”、“蔡家合子記”、“吳家合子記”、“張家合子記”、“陳家合子記”等。景德鎮(zhèn)窯青白瓷器的裝飾主要采用堆塑、鏤孔、刻劃和印花等技法。青白瓷堆塑蓋瓶是比較有特色的一種隨葬品,形體修長,蓋與瓶身大約相等。通體堆塑繁縟裝飾,內容主要有日月星辰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以及十二屬神和道士等偶像,蓋頂蹲立小鳥。瓶內往往儲有稻谷,是一種宗教色彩濃重的糧倉模型,亦稱“魂瓶”、“皈依瓶”或“立鳥蓋瓶”。青白瓷的刻劃、印花,素以輕快活潑和流暢優(yōu)美見稱。常見的圖案有牡丹、石榴、芙蓉、蓮花、梅花、百合香、纏枝、菊花和云氣、水波、行龍、鴛鴦、鳳、游魚、人物等。龍泉窯集中在今浙江省龍泉縣境內,是我國青瓷工藝的代表,改傳統(tǒng)的石灰釉為石灰堿釉,特點是高溫時粘度比較大,不易流動,因而釉層可施得厚一些。在還原燒制過程中,釉中所放的大量氫元素,無法從粘稠深厚的釉中逸出,冷卻后,被包圍在釉層中,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藏在釉層中如針尖大小的氣泡和未完全熔融的石英微粒,光線照射到釉層上會發(fā)生強烈散射,使其在外觀上獲得一種溫潤豐厚,柔和淡雅,光滑而不明亮的藝術效果。釉的呈色類似青綠地上巧施淡粉,這就是著名的龍泉窯粉青釉。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梅子青則是在高溫條件下經多次上釉,燒制而成。玻璃化程度更高,釉層滋厚,色調較深,是巧奪天工的人造青玉,但成品率較低。龍泉青瓷器的造型渾重淳樸,器底厚重、圈足寬闊而矮,十分穩(wěn)重。北宋至南宋中期主要生產爐、瓶、盒、筆筒、水盂和塑像等。南宋晚期又出現(xiàn)了仿銅器的鬲、觚、投壺和仿玉器的琮。到了元代,由于受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習俗的影響,日常用的碗、盤、盆、瓶向高大發(fā)展,胎體厚重、造型更深沉粗獷。龍泉青瓷在胎料中摻加一定量的紫金土,紫金土含鐵量很高,經高溫燒成后,土中的鐵向表面浮升,在足底露胎處呈現(xiàn)出一層紫鐵色,在口沿釉薄處則微顯紫光。這就是所謂的“紫口鐵足”龍泉青瓷,即傳世的弟窯型青窯。哥窯窯場地址仍是一大懸案,據(jù)記載,章生一和章生二兄弟倆同在龍泉縣主窯燒器,章生一窯稱為哥窯,章生二窯稱為弟窯。傳世的哥窯器在已知窯址中均無發(fā)現(xiàn)。哥窯瓷器很多,有各式各樣的瓶、洗、碗和罐等,胎體有厚薄之分,有黑灰、深灰、淺灰和土黃等多種色調。釉色主要有米黃、粉青、月白、油灰、青黃等。哥窯器有兩個顯著特色:一是紫口鐵足,在這方面與弟窯(即龍泉窯)類同:二是開片紋,哥窯瓷器釉層較厚,有黑色冰裂狀的開片或細密的黃色的小開片。粗疏的黑紋與細密金黃色紋相互交織在一起,被譽為“金絲鐵線”,為哥窯瓷器特有的裝飾。官窯宋代有三個專門為宮廷壟斷的官窯,即浙江余姚越窯、河南開封北宋窯和杭州南宋官窯。越窯在五代時是貢瓷的主要產地,北宋初年,在越州設窯務監(jiān)燒,從開寶元年(968年)至太平興國元年(976年),越窯貢瓷達17萬件之多。后因各地名窯興起,而迅速衰落。開封官窯即汴京官窯,見于南宋人顧文薦《負暄雜錄》:“宣政間(宋徽宗政和到宣和七年),京師置窯燒造,名曰官窯?!便昃┥盥裨诮耖_封市地下6米處,窯址尚未發(fā)現(xiàn)。傳世品中的汴京官窯瓷器胎細,釉層薄如紙,釉色有月白、粉青、粉紅和油灰等。其中月白、粉青為佳品。多有開片,梅花片質量稍遜,冰裂紋倍受稱譽。杭州南宋官窯亦稱杭州修內司官窯,是汴京官窯的繼續(xù)。遺址在今天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一帶。瓷器胎體薄,呈黑灰或黑褐色,施釉較厚。釉色有粉青、炒米黃等多種色調。器物造型除習見的碗、盤、洗外,仿銅器和玉器的造型甚多。其釉色和開片與傳世哥窯有些類似,粉青釉為上,淡白釉和油灰色釉次之。開片以梅花紋和細碎片為差,冰裂鱔血紋深得寶愛。黑瓷已發(fā)現(xiàn)的宋代窯有三分之一以上都燒黑瓷,甚至有些窯場因生產黑瓷而名冠一時。山東淄博磁村窯、山西介休洪山鎮(zhèn)窯、江西吉州窯和福建省建陽縣水吉鎮(zhèn)建窯等都燒制風格獨特、深黑如漆的瓷器。宋代燒制黑瓷的新工藝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因不同的燒成條件而產生的呈色變化,如油滴釉、兔毫紋、鷓鴣斑等;第二類是因不同的裝飾方法而形成的各種紋飾,如玳瑁斑、鐵銹花、剪紙漏花、樹葉紋、玲瓏剔花和印花等。油滴釉的特點是在黑色的釉面上,可以看到許多具有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形似油滴。兔毫紋是在黑釉上透出黃棕色或鐵銹色流紋,細長的程度很像兔毛一樣。黑釉中的鐵斑流成羽毛狀的則叫鷓鴣斑釉。玳瑁斑是黑釉地上滴上含鐵量極少的釉汁,經高溫燒成后,釉面色澤變化萬千,黃、褐、白等色交融在一起,有如海龜?shù)纳{,深沉滋潤,是吉州窯主要裝飾品種之一。鐵銹花則相反,用含鐵量很高的釉汁畫在釉地上,經高溫燒成后就會出現(xiàn)紫褐色或深褐色的花紋,多見于磁州窯的瓶、壺、罐等瓷器上。黑釉剪紙漏花和樹葉紋也是吉州窯特有的裝飾。剪紙漏花題材主要有鳳鳥梅花和用以祝福的吉祥語,如“福壽康寧”、“金玉滿堂”和“長命富貴”等。黑釉樹葉紋則是通過特殊的工藝在黑釉地上涂出樹葉紋,燒成后的樹葉圖案,有的連葉脈都能清楚地顯示出來。黑釉剔花是在胎體上施好黑釉之后,再用刀剔刻出流暢的各種紋樣,然后入窯高溫燒成。黑釉印花是受到定窯白釉印花的影響,其制作技法和藝術效果與白釉印花大體近似。青花瓷是指用鈷料在瓷胎上繪畫,然后罩上透明釉,在高溫下用還原或半還原焰一次燒成,呈現(xiàn)出藍色花紋的一種釉下彩瓷。青花瓷器創(chuàng)燒于唐代,經過緩慢的發(fā)展,到了元代,成為景德鎮(zhèn)瓷器生產的主流。產品遠銷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成為最具中華民族審美特色的瓷器品種。景德鎮(zhèn)元代青花瓷器使用的鈷料,有進口料和國產料兩種。進口料繪畫的青花色澤濃艷,釉面有黑色斑點。國內所產鈷料色澤略顯淡雅,沒有黑色斑點。景德鎮(zhèn)元代青花瓷器往往在同一件器皿上使用兩種青料,在繪紋飾輪廓線時用國產料,而敷染青彩時使用進口料。元代青花瓷器圖案布局工整富有層次,滿壁是畫,空白較少,其紋飾可分為主紋與輔紋兩類。主紋多繪于瓶、罐的腹壁和碗、盤的內底,繪在其他部位的則為輔紋。常見的主紋有植物紋、動物紋、歷史故事等紋飾。植物紋以松樹、竹子、各種花卉和芭蕉、靈芝、山茶、海棠、葡萄為常見。動物紋主要有龍、鳳、鶴、鹿、鴛鴦、鴨、麒麟、獅子、魚、海馬等。歷史故事畫以周亞夫細柳營、蕭何月下追韓信、蒙恬將軍和三顧茅廬等最精彩。其他內容主要有竹石圖和雜寶圖等。輔紋主要有錦地回紋、錢紋、水波紋、蕉葉紋、蓮瓣紋、云頭紋和纏枝紋等。元代青花瓷器和同時代的其他瓷器造型一樣,具有形體大、胎厚、體重和質硬的特征。器類主要有罐、瓶、壺、碗、盤和高足碗等。以罐最為常見,多數(shù)有蓋,可細分為平頂式蓋、寶珠鈕式蓋、荷葉式蓋、塔式鈕蓋和獅鈕蓋等。罐的造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直口、溜肩,最大徑在上腹部,平底,口徑大于底徑,上部渾肥,下部挺拔,整個器形顯得上大下??;另一類罐亦是直口、短頸、圓腹,最大徑在中腹部,整個器形較前者瘦長,制作得極其精致。青花瓷瓶的種類也非常多,計有梅瓶、玉壺春瓶、葫蘆瓶、獸耳瓶、洗口瓶、蒜頭瓶和戟身瓶等,其中以梅瓶和玉壺春瓶最流行。
6. 定窯白瓷茶具值錢嗎
宋代定窯瓷器成交價格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盌 14,684萬宋定窯紫釉折扣梅瓶 4,840.00萬宋定窯紫金釉花卉鏤空雕 1,298.00萬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盌 1,339.41萬北宋定窯紫金釉帶蓋大梅 1,256.00萬北宋 定窯白釉四人抬轎 1020.00萬北宋 定窯白釉七級浮屠塔 920.00萬
7. 定窯白瓷產量大
定窯在宋代以白瓷為主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63373135,也燒制醬、紅、黑等其他名貴品種,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綠釉(綠定)、紅釉(紅定)等,這些彩釉品種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層高溫色釉而燒成。元朝劉祁的《歸潛志》說,“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梢?,定窯器在當時不僅深受人們喜愛,而且產量較大。定窯還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窯窯址在北方的定州,這是燒制的物品稱為北定;宋室南遷之后,定窯工人一部分到了景德鎮(zhèn),一部分到了吉州,稱為南定。在景德鎮(zhèn)生產的釉色似粉,又稱粉定。定窯的瓷胎特征是胎質十分堅密精細,胎薄而顯輕,胎色白凈而略顯微黃。無論白定還是各種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窯施釉極薄,釉薄處能見胎色,白定釉色多數(shù)為白中微閃黃色,釉較堅致,不太透明;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猶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別光亮;紫定其實并非紫色,而是醬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勻,常出現(xiàn)深淺不一的現(xiàn)象;書載有紅定一說,但至今尚未見到實物,所見殘片上也只是在醬釉上有紅斑而已。因此如在市場見有紅定出現(xiàn),須特別小心對待。定窯以豐富多彩的裝飾花紋取勝,工整素雅,一向被視為陶瓷藝術中的珍品。其裝飾技法主要有劃花、刻花、印花三種。劃花是宋代定窯瓷器的主要裝飾方法之一,但定窯紋飾中最富表現(xiàn)力的則是印花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