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寶擂茶源于哪個朝代?
據(jù)說這個七寶擂茶在2000年的漢末就已經(jīng)有了。三國時期湖南的桃江縣就有人制作的擂茶,當?shù)氐囊晃话贇q老人就常喝擂茶解暑充饑,而桃江縣也是因為眾人都喝擂茶,才成為我國著名的長壽之鄉(xiāng)。
擂茶的歷史較早可以追溯至三國時期
二、普寧特色小吃排行榜?
1、普寧豆干
普寧豆干是揭陽有名的漢族民俗小吃,它是以大豆作為主要原料,里面摻以薯粉、石膏、鹵水等制作的豆制品。它的特點是外皮柔韌,內(nèi)里嫩滑,人們可以在同一種食物里面吃到兩種不同的感覺。
2、隆江豬腳飯
隆江豬腳飯是廣東省著名的特色傳統(tǒng)小吃,其鮮美的味道和彈嫩糯香的口感加以本鎮(zhèn)特色米飯組合成了隆江豬腳飯,肥而不膩,入口香爽,深受廣東人民的喜愛
3、埔田筍粿
埔田筍粿是揭西的特色菜,它是選用鮮竹筍切成絲,粿條也切成細絲,然后用小火翻炒至粿條呈現(xiàn)赤色即可,這是竹筍的清香會和裸條的米香同時溢出來,感覺十分的誘人。是揭陽普寧十大特產(chǎn)之一。
4、尖米丸
尖米丸是廣東粵東地區(qū)著名的傳統(tǒng)小吃,是用當?shù)貎?yōu)質(zhì)稻米做成的圓形兩頭尖的米類小吃。因形似老鼠的尾巴,尖米丸也被稱為“老鼠尾”。是普寧十大特產(chǎn)小吃之一。
5、.普寧豆醬
普寧豆醬在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zhèn),其生產(chǎn)豆醬有150多年的歷史,普寧豆醬雖然不是菜,但卻是不少潮菜的佐料。在家習慣了炒菜加一點來調(diào)味的,味道會更加鮮美。
6、普寧南塘
普寧南糖有著近百年生產(chǎn)歷史,制作工藝也很獨特。它的主要原料是精選花生米、新鮮豬油、優(yōu)質(zhì)麥芽糖和白砂糖等,做好的普寧南塘顏色是透明的
7、成順菊花糕
成順菊花糕已經(jīng)傳承了上百年,是當?shù)氐闹腥A老字號糕點。成順菊花糕外觀晶瑩剔透,形似菊花,十分的漂亮,而且其清甜香軟、口感獨特,確實十分的好吃。
8、揭西擂茶
揭西擂茶是廣東揭西一帶的傳統(tǒng)名點,當?shù)氐目图胰怂貋砭陀兄罄薏璧牧晳T,每年的夏秋時間,人們在田里勞作以后由于十分勞累反而不太想吃飯,于是常常是以擂茶做為午餐
9、綠豆餅
綠豆餅是以優(yōu)質(zhì)的面粉為皮,在里面包的是營養(yǎng)豐富口感軟糯的綠豆餡。綠豆餅選用綠豆粉、白砂糖、花生油、杏仁、芝麻等主要材料。做好的綠豆餅香酥可口、細膩香軟,在當?shù)貥O受歡迎。
10、乒乓粿
乒乓粿是揭陽的傳統(tǒng)風味小吃,相傳在南宋末年,當時戰(zhàn)亂四起民不聊生,揭陽人民為了抵御饑餓于是就用鼠曲草混合糯米粉制成粿餅來充饑。人們又用這種粉搟成皮,用爆米粉做餡,制成了獨具風味的檳醅粿
三、擂茶和抹茶有什么區(qū)別?
1、背景不同
①擂茶,又名三生彎察湯,起于漢、盛于明清;
②抹茶(中國古時稱作末茶)起源于中國隋唐。
2、條件不同
①擂茶以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蒼答鬧皮子、生姜清差等為原料;
②抹茶用春天的茶葉的嫩葉進行制作。
3、做法不同
①擂茶用擂缽搗爛成糊狀,沖開水和勻,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②抹茶用蒸汽殺青后,做成餅茶(團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擂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抹茶
摘抄的
制作工藝和加料的差別
一、何謂擂茶
“擂”字,字典里有三種讀音:1 我“擂”你一拳,讀作lei1;2 “擂”――研磨之意,此時讀作lei2(音同“雷”);3 打擂臺,念lei4(音同“累”)。
擂(念lei2)茶,顧名思義,即將茶和一些配料放進擂缽里研磨、擂碎,沖沸水而成,此法據(jù)說取法于藥飲,最原始的藥飲,也是將某些藥置于缽內(nèi)搗爛,注人沸水飲用,此后人們發(fā)現(xiàn)茶葉有清熱、解署、生津的功效,茶便成了藥飲必用之物,再后來有人在藥飲中添加了一些食物,遂成為風味獨特的飲料。
擂茶為客家人招待貴客的一種茶藝,流行在閩、粵、贛、桂、臺及湘中的客家人聚居地區(qū)(湖南一些非客家地區(qū)也存在),擂茶研磨的基本材料有松子仁、南瓜仔、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綠茶菁及米仔。主原料米仔,是將米經(jīng)過浸、蒸、曬、炒的過程,變猜沒成易儲存,為客家人逃難中發(fā)展出的特殊飲食。擂茶制作過程為將傳統(tǒng)材料放入特制擂缽中,用擂棍慢慢擂成末,過程中不斷加水,使材料變成漿春耐狀,后沖入沸開水盛入杯中,嗜甜者可再加入些許黑糖,后放米仔共同食用;咸擂茶為正統(tǒng)客家擂茶,制作過程中除基本材料外再加入香菜或九層塔及些許鹽研磨,研磨好后在杯內(nèi)加入蝦米、四季豆末、米仔等再沖沸水入杯即可,喝起來齒頰留香、風味獨具,非一般加味茶可比擬。
制作客家擂茶是要科學合理的配料。這除了要用好茶、芝麻為主要原料外,配料可隨時令變換扒兆春。春夏濕熱,可采用嫩的艾葉、薄荷葉、天胡荽;秋日風燥,可選用金盞菊花或白菊花、金銀花;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肉桂子、川芎。還可按人們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種多樣多功能的“擂茶”。如加茵陳、白芍、甘草,為“清熱擂茶”;加魚腥草、霍香、陳皮,為“防暑擂茶”。經(jīng)醫(yī)學驗證,擂茶對常年生活在大山長谷瘴氣較重的客家人,有一種獨到的驅(qū)邪健身功效。君不見客家老翁老嫗,精神健旺,少病少痛,這不能說不是得益于常飲客家擂茶。
抹茶的原料為“碾茶”,也就是在茶葉采收一個月前即在茶園加上棚蓋,約 20天左右便摘采下茶葉嫩芽,經(jīng)過蒸餾去除茶葉表面水分,即進行干燥碾茶,之后再以石磨磨成非常細嫩的粉末,完工后的翠綠色粉末,便是抹茶了。
抹茶源于中國,興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fā)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到了宋朝更發(fā)展為茶宴,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斗茶方法: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嘗色、香、味,佳者為上。
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茶(抹茶)為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心,謂之點茶。這里所指的抹茶沖飲之道即為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由此可見,中國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比現(xiàn)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來,卻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中國抹茶道遂告失傳,形成歷史斷代。
目前在世界上頗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過當年的遣唐使榮西在中國學成后帶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繼承和發(fā)揚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現(xiàn)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區(qū)別:
擂茶發(fā)源于湖南,又名三生湯,是一種漢族特色食品。主要流傳于差塌益陽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于漢、盛于明清。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胡慶鉛蒼子、生姜等為原料,用擂缽搗爛成糊狀,沖開水和勻,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抹茶(中國古時稱作末茶)起源于中國隋唐,將春天的茶葉的嫩葉,用蒸汽殺青后,做成餅茶(團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褲好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中國點茶,擂茶和日本抹茶都是中國末茶的分支。末茶,就是粉末茶。
擂荼相當于點心,湖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