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有名的茶葉研究大師
《茶經》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 此書是一部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漢族,復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學專家,被譽為"茶仙、茶圣"。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 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于世,對中國和世界茶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他也很善于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并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度莆摹分凶d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
2. 中國著名茶文化大師
如果聞起來是香的,那只能是烏龍茶了,喝起來嘴里很甘,那一般是安溪鐵觀音,當然,還要看一下茶湯的顏色才能最終確定。
3. 中國近現(xiàn)代十大茶葉專家
十七屆中國茶業(yè)經濟年會開幕式暨2021中國茶業(yè)品牌盛典上,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發(fā)布了“2021中國茶葉行業(yè)年度調查結果”,正式公布年度百強企業(yè)及百強縣域。貴州11個縣市區(qū)上榜2021年度中國茶業(yè)百強縣名單,其中咱們黔東南的黎平縣、雷山縣、丹寨縣紛紛上榜2021年度茶業(yè)百強縣。丹寨縣還獲評2021年度智慧茶業(yè)樣板縣域。榜單顯示:2021中國茶業(yè)百強縣排名前十的縣為:湄潭縣、安化縣、安溪縣、勐??h、(信陽市)浉河區(qū)、英德市、祁門縣、松陽縣、高縣、橫州市。
與上一年相比,湄潭縣、安化縣、安溪縣依然排名前三,湄潭縣則蟬聯(lián)了中國茶業(yè)百強縣第一,英德市、祁門縣、松陽縣、高縣為四個新面孔,其中祁門縣進步最大,由上一年的第48位飆升至第七位。
湄潭縣位于貴州省北部,自然地理條件極為優(yōu)越,素有“茶城、酒鄉(xiāng)、煙縣、糧倉”之稱,被譽為“云貴小江南”,是全國聞名的茶業(yè)大縣,茶業(yè)也是當?shù)亟洕闹匾е唬颁靥洞溲俊?、“遵義紅”是當?shù)刈钪膬纱蟛枞~品牌,合計獲得國家級金獎超百次。
4. 中國有名的茶葉研究大師是誰
了解中國茶史的人應該都知道茶圣陸羽在茶界的地位,可有一人卻名氣一度蓋過陸羽,皇親國戚對他的茶技也是贊賞有加,這個人的名字叫常伯熊,與陸羽屬于同時代的人。
不過二人雖屬同時代,但估計是沒有見過面的,就像江湖傳聞的北什么、南什么之類的,雖說江湖齊名,但傳聞中的人在生活中不一定有真正的交集,而常伯熊與陸羽就是這樣。據(jù)《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篇》的記載,常伯熊最初應該是陸羽的粉絲,在聽聞或目睹陸羽煎茶之后,沒有拜陸羽為師(陸羽心氣非常高,一般的人入不了他的眼,所以也沒有收誰為徒,估計即便常伯熊拜師,也是無門),而是回家自己鉆研。
陸羽以隱士自居,所以煎茶時不會看重繁文縟節(jié),選擇的地方也多是野寺山園、松間石上、瞰泉臨澗之處,頗有名士高古之風,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陸羽始終以茶為本,他知道無論在哪煎茶,最終茶都是用來喝的,而不是用來演的。所以也正是針對陸煎茶的這一特點,常伯熊才做了另一番調整,要說這常伯熊卻是有本事,他在研究陸羽煎茶法后,從服裝、用具、串詞等多方面對原有的煎茶法做了極大的包裝。而正是因為常伯熊的努力,煎茶法在王公朝士的圈子迅速流傳。所以從客觀上講,常伯熊對煎茶在唐代的傳播是有貢獻的,而這一影響,甚至跨越時間,影響到當今中國的茶藝
5. 著名茶學家
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興化軍仙游縣(今福建省仙游縣)人。北宋名臣,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進士第,先后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等職,在朝為諫官時,以直言著稱。
擴展資料
蔡襄擅長正楷、行書和草書。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蔡襄不僅是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而且也是茶學家。
蔡襄傳世墨跡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跡多種,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忘歸石、”“國師巖”等珍品。
蔡襄不僅是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而且也是茶學家。他為官清正,以民為本,注意發(fā)展當?shù)亟洕?,為福建茶業(yè)及茶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一定貢獻。歷史上著名的北苑御茶園,就是在建州(今在建甌市),舊時又稱建溪,建安(今在建甌市)
6. 中國有名的茶葉研究大師排名
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布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名單,共有12位。2015年,武夷山市政府發(fā)布文件,公布了第二批武夷巖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稱號,共有6位。
武夷巖茶第一批傳承人
1、葉啟桐
武夷山的高級評茶師,在武夷茶界貢獻很大,其中包括主持制作了2004、2006兩次武夷巖茶國家標準樣品,這一規(guī)范從色香味去分析,將武夷茶種分五大類:大紅袍、肉桂、水仙、名樅、奇種。諸多實物標準,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才定下來。
2、陳德華
拼配大紅袍之父,從事武夷巖茶名從品種的研究長達40余年,尤其是對大紅袍的剪枝繁育和制作技藝做出了巨大貢獻。1985年,陳德華在任茶科所所長的時候,憑借對大紅袍品質的準確把握,組織科研組,用肉桂、水仙等優(yōu)質武夷巖茶和純種大紅袍拼配出來的“大紅袍”,香氣、湯色、口感俱佳,巖韻感極強,很快就得到消費者的認可。1985年9月第一款商品大紅袍上市,15克煙盒式包裝的大紅袍就這樣誕生了。
3、蘇炳溪
年齡最大的傳承者,建國初,馬頭、磊石、天游、品石五茶廠拼為一個初級社。那年頭春蘇炳溪被委以五廠巡視員,總管巖茶采制,白天上山,晚上輪流到各廠察看?,F(xiàn)在與兒子蘇德發(fā)辦“大坑口茶廠”。蘇炳溪一做就是70年,2006年6月,他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巖茶制作傳承人之一。
4、劉鋒
十七歲從事茶業(yè),在鄉(xiāng)鎮(zhèn)茶葉站工作過十多年,89年調入市茶科所,三年后提拔為市茶科所副所長。1988年開始,劉峰致力于發(fā)掘巖茶歷史名叢“金佛茶”,經過數(shù)年艱苦努力,終于取得成功,注冊了“永樂金佛茶”商標。
5、劉國英
1987年從福建農林大茶學系畢業(yè),分配到武夷鎮(zhèn)九龍山茶場。說是鎮(zhèn)辦茶場,其實只有一片荒坡,幾間干打壘土屋。他發(fā)現(xiàn),九龍山毛茶質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出在搖青上。他從規(guī)范使用綜合搖青機,提高搖青工藝水平入手,很快破解了九龍山毛茶質量難題。從1989年起,在全市毛茶質量評選中,連續(xù)三年獲得梅占第一,肉桂、水仙第二的優(yōu)異成績。97年起,他創(chuàng)辦了“巖上茶科所”。
6、劉寶順
畢業(yè)后,劉寶順被分配到了武夷山市茶科所,主要負責武夷名叢的選育工作。十分重視武夷巖茶傳統(tǒng)工藝技能的傳承,1991年,劉寶順籌備辦起自己的茶廠,創(chuàng)辦了幔亭巖茶研究所。
7、王順明
1974年起于茶廠工作,從事茶葉栽培、制作、審評30余年,長期從事以大紅袍為代表的武夷巖茶管理和制作工作,創(chuàng)辦有武夷山琪明茶葉科學研究所。
8、黃圣亮
祖上世代經營巖茶,1982年父親黃賢義種植了幾畝茶地,還把祖上的茶廠老字號重新亮了出來。爺爺是“武夷山第一焙茶師”黃瑞喜,父親黃賢義,叔黃賢庚歸納了一套27道108字的品茶程序,用于各類茶藝表演,是令人尊敬的老一輩茶人。黃圣亮是天心永樂禪寺住持澤道法師的俗家弟子,在其茶廠可以看到很多澤道的題字,現(xiàn)家中創(chuàng)辦“瑞泉”茶廠,與父兄生產、制作、營銷武夷巖茶。
9、吳宗燕
隨父長期從事生產、制作、營銷武夷巖茶,是地道的天心村人,家里世代以種茶、制茶為生。傳到他祖父一輩,已在天心村好幾個山頭擁有茶園。上世紀八十年代,吳宗燕本人承辦了天心村村辦企業(yè)——天心茶廠,1992年他創(chuàng)辦了北巖巖茶精制廠,現(xiàn)在屬武夷巖茶的生產大戶。
10、游玉瓊
她從18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種茶。1985年,從一名武夷山市九曲茶葉精制廠技術員起步,發(fā)展成為擁有福建省著名商標及福建省農牧業(yè)產業(yè)化龍頭的企業(yè)總經理。永生茶廠的前身,是集體性質的九曲精制茶廠。九十年代中期,游玉瓊父親游永生,押上全部家產,大膽攬下了這個小廠。為了重開局面,改名永生茶廠。
11、王國興
武夷山市星村鎮(zhèn)星村村人,1996年~2002年任武夷山市茶科所副所長、主持工作。1982年考入福建省福安農業(yè)學校茶葉專業(yè),1985年,王國興畢業(yè)回鄉(xiāng)被分配到崇安縣武夷茶葉站工作。主要任務是負責收購天心巖茶村、黃柏、柞洋一片的巖茶、半巖茶毛茶。那個年代,茶葉統(tǒng)購統(tǒng)銷,王國興的工作非常忙碌也非常充實,在工作中,增長了豐富的武夷巖茶的審評知識與審評經驗。
12、陳孝文
出生于茶葉世家,是12位傳承人中最年輕的一位?,F(xiàn)與父陳墩水共同經營“慧苑茶葉科學研究所”。是武夷茶人年輕一代(80后)中極為突出的人物之一。他還是慧苑巖茶科學技術研究所的接班人。
武夷巖茶第二批傳承人
1、劉安興
武夷山香江茶業(y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從事公司的茶葉管理、生產制作及茶葉審評工作。參與武夷山的名樅保護工作,目前內鬼洞品種保護區(qū)已經成為武夷山唯一的原生優(yōu)良茶樹品種基因庫。在武夷山巖茶廠推廣手工融合機器做青工藝,提升武夷巖茶生產效率和品質;對武夷巖茶的審評經驗進行歸納,形成一套審評體系,在武夷山茶廠進行推廣。參與《武夷巖茶的沖泡和品鑒方法》福建省地方標準起草,承擔首屆海峽烏龍茶技藝交流大會審評工作。
2、蘇德發(fā)
從事武夷巖茶制作48年,第二批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傳承人,曾任天心村村委黨支部書記。作為第二批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傳承人的蘇德發(fā)是首批傳承人蘇炳溪的兒子,“一門父子兩傳人”說的正是這兩位。
3、周啟富
50多歲的周啟富在傳承人里面年紀并不算大,但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長一些。這和他常年從事戶外重體力活的經歷有很大關系。周啟富說自己是從茶山管理開始接觸武夷巖茶的,“剛開始什么都不懂,所里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年份久了,自己就看出了里面的道道,再加上所里的技術人員講解,也就從根本上明白了管理茶山的道理和方法?!?/p>
“茶園管理和茶園生態(tài)也應該是武夷巖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一部分?!标P于武夷巖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要點,周啟富的想法有些獨到,“這和巖茶的初制和精制一樣重要,沒有好的茶園就沒有好的茶青,做茶就沒有好原料,做出的好茶也就差著斤兩份量?!?/p>
4、占仕權
從事武夷巖茶制作20多年,“我1994年開始跟著寶順師父(劉寶順,首批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做茶,這么多年師父教了我很多,不只是做茶。”雖然現(xiàn)在已經是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但講起自己的師父,占仕權的恭敬和感恩溢于言表。
武夷巖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是祖輩們傳下來的手藝,最重要就是要‘做’。怎么做,怎么做好,得我們花時間、花心思去學去琢磨。”關于武夷巖茶的傳統(tǒng)制作技藝,占仕權說,“做茶這個手藝處處都是技術。不要說管理茶山、初制、精制這些,就只茶青進桶、搬茶葉,甚至連怎么掃茶青都有技術。”
5、劉德喜
劉德喜做茶的“啟蒙者”是第一批武夷巖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寶順。1993年,在劉寶順的指導下開始學焙茶。劉德喜說,“劉寶順焙茶技術很專業(yè),是大家公認的,我就在那幾年學焙茶的時間里,得到了正統(tǒng)的學習和鍛煉。”
四年后,劉德喜又拜在另一位非遺傳承人劉國英的門下,他回過頭去學巖茶的初制工藝,這一學又是五六年時間,如此便把巖茶的一整套制作工藝學全了。
走進劉德喜的客廳,第一眼就看到懸掛于對門墻上的“巖骨花香”四個字,那是茶界泰斗張?zhí)旄@先嗽?06歲時寫下的墨寶,據(jù)說也是此次劉德喜獲得“張?zhí)旄1焙{兩岸民間斗茶賽肉桂狀元的戰(zhàn)利品。
6、張回春
1963年,年僅6歲的張回春隨父母遷居祟安縣(今武夷山市),雙親在茶場工作,也使得他的童年時光大部分在滿是茶香的茶廠里度過,他與武夷巖茶的緣也自此時起。
上世紀90年代初,改革開放氛圍愈濃,國營茶廠開始改革,張回春開始系統(tǒng)化學習制茶技藝,正式步入巖茶行業(yè)。
“當時,跟著茶廠里的老師父們學習。他們都有幾十年的做茶經驗,看我愿意學,他們都很愿意教。學了足足有5年,才算是系統(tǒng)地掌握了武夷巖茶的傳統(tǒng)制作技藝?!?/p>
跟著茶廠的老師父系統(tǒng)學習的那5年,張回春開啟了武夷巖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大門。這之后,張回春幼時對武夷巖茶的認識和感情更深了,也促使他想要去鉆研其中更深邃的規(guī)律。
“制作巖茶的學問博大精深,想要做出好茶,非得一心一意深入研究才可能實現(xiàn)?!币恢钡浆F(xiàn)在,張回春不僅再沒離開過武夷巖茶這個行當,而且把這門手藝做成了家傳。
以上就是武夷巖茶十八大傳承人的名單了,不過,這18位傳承人中,不是所有人都稱得上國家級的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目前,武夷山只有兩位國家級的非遺傳承人——陳德華與葉啟桐,其他人則只是省級、市級、縣(市)級的。
7. 當代十大茶葉專家
神農氏,陸羽,吳理真
如果要提到茶葉的發(fā)明,就要追溯到了公元前2000多年,那個時候傳說中神農氏嘗到了72種毒草之后毒氣在身體里爆發(fā),非常的難受,這個時候他躺在一棵樹下休息,突然有一枚樹葉落到他的嘴里,味道非常的清香甜醇,他的精神也瞬間振奮了,他咀嚼了這個樹上的枝葉之后,身體里的毒氣都散去,那些他吃到的葉子,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茶。
8. 中國有名的茶葉研究大師有哪些
孔泰初大師代表作《春復春》(雀梅)。1964年1月30日,周恩來總理應邀對埃塞俄比亞進行友好訪問,將這件作品作為國禮送給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
孔泰初(1903~1985),又名少岳,祖籍番禺,盆景藝人。孔泰初青少年時就喜歡練字習畫,有藏古字畫的愛好。19歲開始從事盆景研究,崇尚“四王”畫法,常常將臨摹的樹木形態(tài)貼于窗門,通過陽光的投影,捕捉盆景造型的結構。
孔泰初從事嶺南盆景創(chuàng)作60多年,首創(chuàng)“蓄枝截干”造型藝術,創(chuàng)作出雄偉蒼勁的“大樹型”盆景。培植的“九里香”、“福建茶”等長枝爆發(fā)性強的樹種,注重樹木根、干、枝的線條美,樹干嶙峋蒼勁,樹冠豐滿,枝條疏密有致,富有畫意,活現(xiàn)出曠野的風姿,為嶺南盆景藝術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是嶺南盆景“三杰”之一。
9. 中國十大茶學專家
茶藝,是指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術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
想要品嘗一杯好茶,必須先學會如何泡茶,下面簡單講解下茶藝基本知識:其實茶藝基本知識包括一個核心、兩個基礎、三個要求、四種茶具、五種茶藝、六個條件、七條標準、八種展示、泡茶九要、十大基本程序。茶藝基本知識一: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就是唐代陸羽提出的“精行儉德”。以后宋代徽宗趙佶又提出了“清和澹靜”。到明代喻政又提出了“淡遠清真”。中國茶道傳到日本,千利休提出了“和敬清寂”。傳到韓國,韓國人提出了“和敬儉真”。傳到新加坡,新加坡人提出了“和愛謙靜”。中國當代茶學專家莊曉芳提出了“廉美和敬”。這些茶道四字令就是茶道、茶藝的核心。雖然都有時代性和地域性,但它的核心都是道德修養(yǎng)。茶藝基本知識二:兩個基礎不論是茶道還是茶藝。最根本的兩個基礎是“茶”和“藝”,故稱茶藝。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是茶藝的根本。茶就是科學泡茶,科學飲茶,使人們充分吸收茶葉的營養(yǎng)保健物質達到強身健體。藝就是把泡茶飲茶藝術化、人輕松愉快,達到精神上的養(yǎng)生。茶藝基本知識:三個要求這是指茶道和茶藝表演的動作必須符合三個要求:一是動作圓活、連綿、輕盈; 二是動作自然、優(yōu)美、和諧; 三是動作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茶藝基本知識四、四種茶具綜合茶道、茶藝的茶道具,不外乎陶、砂、瓷、透(玻璃)四種形態(tài)。茶藝基本知識五、五種茶藝 1.紅茶茶藝。2.綠茶茶藝。3.烏龍茶藝(也叫功夫茶藝)。4.花茶茶藝。5.禪茶茶藝。茶藝基本知識六、六個條件無論是茶道還是茶藝表演必須具備六個條件,它們是茶、水、器、人、靜、雅。茶藝基本知識七、七條標準茶藝表演的好壞,通常有七條標準進行衡量和評判。1.表演。2.解說。3.茶湯。4.搭配。5.交流。6.音樂。7.程序編排。茶藝基本知識八、八種展示茶道、茶藝表演要體現(xiàn)出八種展示。1.展示環(huán)境美。2.展示芳魁匯萃。3.展示人性美。4.展示茶具美。5.展示服裝美。6.展示語言美。7.展示音樂美。8.展示舞蹈美。茶藝基本知識九、泡茶九要在整個茶藝表演中泡茶是主要的,泡好茶要做到九要。1.要確定用茶。2.要選好茶具。3.要選好用水。4.要放茶適量。5.要選好投茶方法。6.要掌握好水溫。7.要注水適量。8.要掌握沖泡時間。9.要掌握好沖泡次數(shù)。茶藝基本知識十、十大基本程序 1.群鶴沐浴。2.請君人宮。3.高山流水。4.清風拂面。5.關公巡城。6.韓信點兵。7.茶湯鑒賞。8.聞香通靈。9.三啜甘露。10.贊許回報。以上是茶藝基本知識的簡單介紹,由此可見茶藝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它需要大家不斷的去實踐。
10. 茶葉權威專家
這句話出自都勻毛尖茶的描寫,水成香茗不是成語,是現(xiàn)代一個四字詞語。都勻毛尖茶,生于黔南州。浴火則重生,遇水成香茗。都勻毛尖茶產于貴州黔南都勻市。
民國《都勻縣志稿》記載:“茶,四鄉(xiāng)多產之,產小菁者尤佳(今都勻市團山、黃河一帶),以有密林防護之?!倍紕蚴锌諝庀” ⒑0胃?、多云霧,茶芽易分泌更多的芳香油。成品都勻毛尖茶共含132種芳香物質,97%來源于鮮葉原有(如醇類);3%形成于制茶過程中(如吡嗪類等)。都勻毛尖茶具有濃郁、持久的香氣。我國著名茶葉專家莊晚芳先生曾寫詩贊美都勻毛尖茶的香氣:“雪芽芳香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鮮味,心曠神怡攻關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