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綠水灌瞳的病因病機 5 綠水灌瞳的癥狀
5.1 發(fā)病前的癥狀 5.2 急性發(fā)作 5.3 慢性階段的癥狀
6 鑒別診斷 7 綠水含散灌瞳的治療
7.1 辨證治療
7.1.1 肝膽火熾,風火攻目
7.1.1.1 癥狀 7.1.1.2 證候分析 7.1.1.3 治法 7.1.1.4 方藥治療 7.1.1.5 飲食療法
7.1.1.5.1 推薦食材 7.1.1.5.2 推薦食療方
7.1.2 痰火郁結證/痰火動風,上阻清竅
7.1.2.1 癥狀 7.1.2.2 證候分析 7.1.2.3 治法 7.1.2.4 方藥治療 7.1.2.5 飲食療法
7.1.2.5.1 推薦食材 7.1.2.5.2 推薦食療方
7.1.3 肝郁化火證/肝郁氣滯,氣火上逆
7.1.3.1 癥狀 7.1.3.2 證候分析 7.1.3.3 治法 7.1.3.4 方藥治療 7.1.3.5 飲食療法
7.1.3.5.1 推薦食材 7.1.3.5.2 推薦食療方
7.1.4 陰虛陽亢,風陽上擾
7.1.4.1 癥狀 7.1.4.2 證候分析 7.1.4.3 治法 7.1.4.4 方藥治療
7.1.5 肝胃虛寒,飲邪上犯
7.1.5.1 癥狀 7.1.5.2 證候分析 7.1.5.3 治法 7.1.5.4 方藥治療
7.1.6 肝腎兩虧
7.1.6.1 癥狀 7.1.6.2 證候分析 7.1.6.3 治法 7.1.6.4 方藥治療 7.1.6.5 飲食療法
7.1.6.5.1 推薦食材 7.1.6.5.2 推薦食療方
7.2 外治法 7.3 針灸治虛老告療
7.3.1 體針 7.3.2 耳針
7.4 其他療法
8 綠水灌瞳患者飲食禁忌 9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綠水灌瞳的方劑 2 治療綠水灌瞳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綠水灌瞳
1 拼音 lǜ shuǐ guàn tóng
2 英文參考 green wind glaua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acute angleclosure glaua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綠水灌瞳為病名[1]。見《一草亭目科全書》。即綠風內(nèi)障[1]。
綠風內(nèi)障(green wind glaua;acute angleclosure glaua[2])為病名[1]。見《秘傳眼科龍木論》。又名綠風(見《世醫(yī)得效方》卷十六)、綠風內(nèi)障證(《證治準繩?雜病》)、綠水灌珠(清?佚名《眼科捷徑》)、綠水灌瞳(見《一草亭目科全書》)、綠風變花(見清?佚名《眼科統(tǒng)秘》)。五風變內(nèi)障(又稱五風內(nèi)障)之一[1]。是指以眼珠脹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綠,抱輪赤紅,頭眼劇痛,視力驟降為主要表現(xiàn)的急性眼病[3]?;颊叨嘣谒氖畾q以上,女性尤多[4]??梢谎巯然迹嗫呻p眼同病。發(fā)作有急,有緩[4]。不過無論病勢緩急,其危害相同,故應盡早診治[4]。若遷延失治,甚者轉變成黃風內(nèi)障[3],則屬不治之癥[4]。
在唐代,差明《外臺秘要》所載“綠翳青盲”頗類本病,并認為是由“內(nèi)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4]。至于綠風內(nèi)障的病名,至《太平圣惠方》才有記載[4]。
綠水灌瞳相當于西醫(yī)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3]。綠風內(nèi)障類似西醫(yī)的急性充血性青光眼[1]。
4 綠水灌瞳的病因病機 綠水灌瞳多由肝膽風火升擾,或陰虛陽亢,氣血不和引起[1]。
肝膽火邪亢盛,熱極生風,風火攻目,可導致氣血失和,經(jīng)脈不利,耳中玄府閉塞,氣滯血郁,神水瘀積,釀成綠風內(nèi)障[4]。
情志過傷,肝失疏泄,氣機郁滯,化火上逆,可導致氣血失和,經(jīng)脈不利,耳中玄府閉塞,氣滯血郁,神水瘀積,釀成綠風內(nèi)障[4]。
脾濕生痰,痰郁化熱生風,肝風痰火,流竄經(jīng)絡,上擾清竅,可導致氣血失和,經(jīng)脈不利,耳中玄府閉塞,氣滯血郁,神水瘀積,釀成綠風內(nèi)障[4]。
勞神過度,真陰暗耗,水不制火,火炎于目;或水不涵木,肝陽失制,亢而生風,風陽上擾目竅,可導致氣血失和,經(jīng)脈不利,耳中玄府閉塞,氣滯血郁,神水瘀積,釀成綠風內(nèi)障[4]。
肝胃虛寒,飲邪上逆,可導致氣血失和,經(jīng)脈不利,耳中玄府閉塞,氣滯血郁,神水瘀積,釀成綠風內(nèi)障[4]。
5 綠水灌瞳的癥狀 綠水灌瞳患者發(fā)病迅猛,眼珠劇烈脹痛,牽引眼眶頭額脹急,疼痛欲裂,惡心嘔吐,視力銳減,見燈光周圍似有彩虹環(huán)繞,抱輪紅赤,黑睛霧狀混濁,瞳神散大呈淡綠色,眼珠變硬,“乃青風變重之證,久則變?yōu)辄S風”(《張氏醫(yī)通》卷八)[1]。
5.1 發(fā)病前的癥狀 發(fā)病前,常在情志 *** 或勞神過度后,自覺眼珠微脹,同側頭額作痛,鼻根發(fā)痰,觀燈火有虹暈,視物昏朦,如隔云霧等,休息之后,諸癥尚可緩解。若未及時就醫(yī),即可發(fā)病。[4]
5.2 急性發(fā)作 急性發(fā)作時,癥狀劇烈,頭痛如劈,眼珠脹痛欲脫,痛連目眶、鼻、頰、額、顳,視力急降,甚至僅存光感或失明。全身常伴惡心嘔吐或惡寒發(fā)熱等候。檢視眼部,胞瞼微腫,抱輪深紅,甚至白睛混赤,黑睛霧狀混濁,瞳神散大,展縮失靈,瞳內(nèi)氣色略呈淡綠(彩圖21)。指捫眼球變硬,甚者脹硬如石,眼壓多在50mm Hg(6.67 kPa)以上,高者達80mm Hg (10.67 kPa)左右。此時及時救治,諸癥可以消退,視力尚能恢復。如果延誤失治,眼珠脹硬不減,則瞳神散大不收,黃仁部分變白,晶珠色呈灰黃,視覺完全喪失。[4]
5.3 慢性階段的癥狀 急性發(fā)作經(jīng)治療之后(亦偶有未經(jīng)治療者),還可轉入慢性階段,諸癥減輕,但遇情志不舒,或過度勞累等,又可急性發(fā)作。若病情經(jīng)常反復,限珠時時脹硬,瞳神愈散愈大,視物日漸昏朦,最終亦失明。[4]
6 鑒別診斷 綠風內(nèi)障應與瞳神緊小、天行赤眼相鑒別[4]:
三種白睛暴赤眼病的鑒別
鑒別要點
綠風內(nèi)障
瞳神緊小
天行赤眼
視覺
視力驤降,有虹視
視力減退
視力正常,眵淚多時偶有虹
疼痛
患側頭痛如劈,眼珠脹痛欲
脫
患眼墜痛,痛連眉骨,顳颥
患眼灼熱疼痛或痛癢交作
眵淚
一般較少
流淚
熱淚頻流,眵多膠結
白睛
抱輪深紅或白睛混赤
拖輪紅赤
白睛紅赤
黑睛
云霧狀混濁
一般透明,但內(nèi)壁下分有白
色細點狀物附著
透明,或淺層有星點樣混濁
瞳神
散大,呈縱卵圓形,收縮失
靈,瞳內(nèi)呈淡綠色
緊小,開大失靈,常干缺不
圓,甚至閉鎖或為白膜封閉
正常
眼珠硬度(眼壓)
增高
正常或稍低
正常
嘔惡
伴惡心,嘔吐
無
無
7 綠水灌瞳的治療 綠水灌瞳一般癥來勢猛,除消除病因,治其根本外,還應注意收縮瞳神,開通玄府,盡快消除瘀滯,改善癥狀,以保存視力[4]。常用治療手段為內(nèi)服藥物,局部用藥及針刺療法,必要時中西醫(yī)結合搶救視力[4]。
《證治準繩?七竅門》對瞳神散大強調:“病既急者,以收瞳神為先。瞳神但得收復,目郎有生意”。
由肝膽風火引起者,宜平肝、息風、瀉火,用綠風羚羊飲加減;由陰虛陽亢,氣血不和引起者,宜滋養(yǎng)肝腎,調和氣血,用明目地黃丸加減[1]。
7.1 辨證治療 7.1.1 肝膽火熾,風火攻目 綠風內(nèi)障?風火攻目證(green wind glaua with pattern of windfire attacking eye)是指風火攻目,以頭痛如劈,目珠脹硬,視力銳減,眼壓升高,眼瞼紅腫,白睛混赤腫脹,黑睛霧狀水腫,前房極淺,黃仁晦暗,瞳神中等度散大,展縮不靈,房角有粘連,伴有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等為常見癥的綠風內(nèi)障證候[3]。
7.1.1.1 癥狀 發(fā)病急劇,頭痛如劈,目珠脹硬欲脫,連及目眶,眼壓升高,視力急降,抱輪紅赤或白睛混赤浮腫,黑睛呈霧狀混濁,前房極淺,黃仁晦暗,瞳神中等度散大,展縮不靈,房角有粘連,瞳內(nèi)呈淡綠色,眼珠變硬,甚至脹硬如石。全身癥有惡心嘔吐,或惡寒發(fā)熱,溲赤便結,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等。[4][5][3]
7.1.1.2 證候分析 風火交攻,上沖頭目,目內(nèi)玄府閉塞:肝膽火熾,熱盛動風,風火相煽,交攻于上,故驟然發(fā)病,頭目劇痛,痛連目眶,拖輪紅赤,黑睛混濁。若肝火犯肺則白睛混赤腫脹。因火性升散,風性開泄,肝膽風火攻沖瞳神,故瞳神散大呈淡綠色。熱氣怫郁于目,玄府閉密,則珠內(nèi)氣血津液不得流行,致氣滯血郁,神水瘀積,故眼珠脹硬,視力急降。肝火犯胃,胃失和降則惡心嘔吐?;鹦翱菏?,正氣未衰,正邪交爭,故惡寒發(fā)熱。溲赤便結由火邪內(nèi)盛所致。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亦皆肝膽實火之征。[4][5]
7.1.1.3 治法 清熱瀉火,涼肝熄風[4]。
清熱瀉火,平肝明目[5]。
7.1.1.4 方藥治療 綠風羚羊飲飲[備注]綠風羚羊飲(《醫(yī)宗金鑒》):黑(玄)參、防風、茯苓、知母、黃芩、細辛、桔梗、羚羊角、車前子、大黃,上為粗末水煎,食后溫服?;蛄缪蜚^藤湯[備注]羚羊鉤藤湯(《通俗傷寒論》):羚羊角、鉤藤、桑葉、川貝母、竹茹、生地黃、菊花、白芍、茯苓、甘草。加減[4]:
綠風羚羊飲飲以清熱瀉火為重,方中用羚羊角清熱明目,平肝熄風為主藥;黃芩、玄參、知母重在清熱瀉火;大黃涼血活血,泄熱通腑;車前子、茯苓清熱利水,導熱由小便出;防風助主藥搜肝風,散伏火;桔梗清熱利竅;細辛開竅明目,治頭風痛。諸藥組方,共呈清熱瀉火,涼肝熄風,利竅明目之功。方中若加膽草、黃連、鉤藤,則更增清肝熄風之力。嘔吐甚者,酌加竹茹、法夏之類降逆止嘔。[4]
對于熱極動風,陰血已傷之證,則宜以涼肝熄風為主,用羚羊鉤藤湯加減。方中羚羊角、鉤藤、桑葉、菊花清熱平肝熄風;生地、白芍滋陰涼血養(yǎng)肝;貝母、竹茹、甘草清熱化痰;茯苓寧心安神。若加石決明,牛膝、細辛,用于本證則更增開竅明目,通絡行滯的作用。[4]
7.1.1.5 飲食療法 7.1.1.5.1 推薦食材 決明子、菊花、桑葉、豬肝、谷精草、夜明砂等[5]。
7.1.1.5.2 推薦食療方 1.甘草菊花飲(《中華藥膳綱目》):甘草片3g,菊花6g,放入砂鍋中,加水,中火煮沸,改文火煮15分鐘,取汁,亦可加白糖調味。每日1劑,脾虛泄瀉者禁服。[5]
2.桑葉豬肝飲(《中華藥膳綱目》):桑葉20g洗凈,豬肝150g洗凈切片,生姜3g切片,共入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燒開,改文火煮15分鐘,稍涼后過濾,加入白糖拌勻即成。每日1劑,可分3次飲用。[5]
3.決明子粥(《粥鋪》):決明子15g,炒香后,放涼,加白菊花10g,水煎后取汁,然后加粳米100g煮為稀粥,將熟時加入冰糖調味,再煮至米爛即可??勺鞑褪?,每日1次。[5]
7.1.2 痰火郁結證/痰火動風,上阻清竅 綠風內(nèi)障?痰火郁結證(green windglaua with phlegmfire ?stagnation pattern),痰火郁結,以頭眼脹痛,視力銳減,眼壓升高,抱輪紅赤或白睛混赤,黑睛霧狀混濁,前房較淺,瞳神稍有散大,展縮不靈,動輒眩暈,嘔吐痰涎,舌紅苔黃,脈弦滑為常見癥的綠風內(nèi)障證候[3]。
7.1.2.1 癥狀 起病急驟,頭目脹痛,視力驟降,眼壓升高,抱輪紅赤或白睛混赤,黑睛霧狀混濁,前房較淺,瞳神稍有散大,展縮不靈。常伴身熱面赤,動輒眩暈,惡心嘔吐,溲赤便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等癥[4][5][3]。
7.1.2.2 證候分析 脾虛不運,水濕不化,聚濕成痰,郁而化火,痰火上擾頭目,閉塞目之玄府,神水滯留而為?。浩裆?,肝郁化火,痰因火動,火盛風生,肝風挾痰火而流竄經(jīng)絡,上壅頭目,阻塞清竅,以致氣血津液,郁滯不行,故暴發(fā)本病。由于痰火內(nèi)盛,因而身熱面赤,動輒眩暈,惡心嘔吐。大小腸積熱,故溲赤便結。舌紅苔黃而膩,脈弦滑而數(shù),均屬痰火之象。[4][5]
7.1.2.3 治法 降火逐痰,平肝熄風[4]。
健脾化濕,降火祛痰[5]。
7.1.2.4 方藥治療 將軍定痛丸[備注]將軍定痛丸(《審視瑤函》):黃芩、白僵蠶、陳皮、天麻、桔梗、青礞石、白芷、薄荷、大黃、半夏。加減:方中重用大黃為主藥,配黃芩、礞石、陳皮、半夏、桔梗等,大力降火逐痰;以白僵蠶、天麻合礞石平肝熄風;白芷協(xié)助主藥,定頭風目痛;薄荷辛涼散邪,清利頭目。此方用于本證,使上壅之痰火得降,肝風平熄,諸癥方能緩解。[4]
7.1.2.5 飲食療法 7.1.2.5.1 推薦食材 薺菜、白術、茯苓、車前草、玉米須、蓮子、冬瓜等[5]。
7.1.2.5.2 推薦食療方 1.玉米須茶(《中醫(yī)膳食食療學》):玉米須50g,加水適量,武火煮開后,改文火煎煮1小時,取濃湯,頻服。[5]
2.薺菜雞蛋湯(《中醫(yī)臨床辨證施膳》):薺菜250g,洗凈,切段,鮮雞蛋1個,去殼打勻,用清水煮成湯,入食用油、鹽、味精等調味即可。溫熱服食,每日1次。[5]
3.冬瓜粥(《粥譜》):冬瓜(帶皮)100g,粳米100g,嫩姜絲、蔥、鹽、味精、香油各適量。冬瓜洗凈后,削下冬瓜皮(勿丟),把剩下的切成塊。粳米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入水適量煮粥。米粥半熟時,將冬瓜、冬瓜皮放入鍋,再加適量水,繼續(xù)煮至瓜熟米爛湯稠為度,撈出冬瓜皮不食,入適量姜、蔥、鹽、味精、香油調味即成。趁溫熱服,隨量食用。[5]
7.1.3 肝郁化火證/肝郁氣滯,氣火上逆 綠風內(nèi)障?肝郁化火證(green wind glaua with pattern of liver depression transforming into fire)是指肝郁化火,以情志不舒,眼脹不舒,目珠稍硬,視物昏花,全身伴見胸脅脹滿,食少神疲,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脈弦或弦數(shù)為常見癥的綠風內(nèi)障證候[3]。
7.1.3.1 癥狀 頭目劇烈脹痛,目珠稍硬,視力銳減,視物昏花,眼壓升高,白睛混赤,黑睛霧狀混濁,黃仁晦暗,紋理模糊,瞳神散大,伴情志不舒、胸悶噯氣、食少納呆、惡心、嘔吐、口苦等,舌紅苔黃,脈弦或弦數(shù)[5][4][3]。
7.1.3.2 證候分析 情志過激,郁而化火,氣火上逆頭目,目之玄府閉塞:胸悶噯氣,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等皆情志不舒,肝郁氣滯,郁久他火之征,而頭眼部癥狀乃氣火上逆所致。肝失條達,氣火橫逆而犯脾胃,脾失健運,故食少納呆;胃失和降,則嘔吐泛惡。[4][5]
7.1.3.3 治法 清熱疏肝,降逆和胃[4]。
平肝,瀉火,降逆[5]。
7.1.3.4 方藥治療 丹梔逍遙散[備注]丹據(jù)逍遙散(《和劑局方》):柴胡、當歸、白芍藥、茯苓、白術、甘草、薄荷、生姜、丹皮、梔子。合左金丸[備注]左金丸(《丹溪心法》):黃連、吳萊萸。加減[4]:
丹梔逍遙散以柴胡為主藥疏肝解郁;丹皮、梔子清肝瀉火;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自術、茯苓、甘草、生姜理脾和胃止嘔;薄荷輔助主藥,疏散條達肝氣。[4]
左金丸以黃連為主,清肝胃之火,以降其逆,少佐吳茱萸,辛溫開郁,降氣止嘔。兩方臺用,共奏清熱疏肝,降逆和胃之功。[4]
7.1.3.5 飲食療法 7.1.3.5.1 推薦食材 菊花、梔子仁、夏枯草、槐葉、決明子、淡竹葉等[5]。
7.1.3.5.2 推薦食療方 1.槐葉茶(《食鑒本草》):嫩槐葉適量洗凈,入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煎煮5分鐘,撈出曬干,密封保存?zhèn)溆?。每次?5g,裝杯沖茶,需常飲。[5]
2.菊楂決明飲(《中華藥膳綱目》):菊花、山楂各10g,決明子6g,洗凈,入保溫杯中,沸水沖泡,30分鐘后飲用,每日1次。[5]
3.梔子仁粥(《太平圣惠方》):梔子仁10g,粳米100g,冰糖10g。梔子仁研粉備用,將粳米放入陶鍋內(nèi),加水煮粥至八成熟時,再納梔子仁粉10g入粥內(nèi)繼續(xù)熬煮,待粥熟,調入冰糖,煮至溶化即成。溫熱服食,每日2次,3天為一療程。[5]
7.1.4 陰虛陽亢,風陽上擾 綠風內(nèi)障?陰虛陽亢證(green windglaua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yang hyperactivity),陰虛陽亢,以頭目脹痛,瞳神散大,視物昏蒙,觀燈火有紅暈,眼珠變硬,心煩失眠,眩暈耳鳴,口燥咽干,舌紅少苔,或舌絳少津,脈細數(shù)為常見癥的綠風內(nèi)障證候[3]。
7.1.4.1 癥狀 頭目脹痛,瞳神散大,視物昏朦,觀燈火有虹暈,眼球變硬,心煩失眠,眩暈耳塢,口燥咽干,舌紅少苔,或舌繹少津,脈弦細面數(shù)或細致[4][3]。
7.1.4.2 證候分析 肝腎陰虛,虛火上擾,清竅不利,故頭目脹痛。神水瘀滯,故眼珠變硬。陰主斂,陽主散,陰虛陽亢則瞳神散大。陰虛血少,瞳神失養(yǎng)以致視物昏花。古人認為觀燈火生虹暈乃陰虛陽盛,水不制火,陰陽相乖,水火相射所致。虛火上炎,擾動心神則心煩失眠。陰虛陽亢,水不涵木,風陽上旋,故眩暈耳鳴??谠镅矢?,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shù)皆示陰虛火旺;若舌質紅絳而少津液,脈細數(shù),則陰血虧虛更甚。[4]
7.1.4.3 治法 滋陰降火,平肝熄風[4]。
7.1.4.4 方藥治療 知柏地黃丸[備注]知柏地黃丸(《醫(yī)宗金鑒》):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萸肉、淮山藥、茯苓、澤瀉、丹皮?;虬⒛z雞子黃湯[備注]阿膠雞子黃湯(《通俗傷寒論》):陳阿膠、生白芍、石決明、雙鉤藤、大生地、清炙草、茯神木、雞子黃、絡石藤、生牡蠣,除陳阿膠、雞子黃二味外,用水煎汁去渣,納膠烊盡,再入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加減:
知柏地黃丸重在滋陰降火,適用于肝腎陰虛,虛火上炎為重者。若兼風陽上擾,可酌加石決明、鉤藤平肝熄風。[4]
阿膠雞子黃湯以阿膠、雞子黃為主藥,滋陰血而熄肝風;輔以生地、白芍、茯苓滋陰養(yǎng)血,柔肝安神;石決明、牡蠣、鉤藤平肝潛陽熄風;絡石藤涼血通絡行滯;甘草清熱和中。全方共奏滋陰養(yǎng)血,柔肝熄風之效。適用于熱邪耗灼真陰,陰虧血虛,肝風內(nèi)動之證。[4]
7.1.5 肝胃虛寒,飲邪上犯 7.1.5.1 癥狀 頭痛上及巔頂,眼珠脹痛,瞳散視昏,干嘔吐涎,食少神疲,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弦[4]。
7.1.5.2 證候分析 胃陽不足,痰飲內(nèi)停。肝之寒邪犯胃,挾痰飲而上逆,并循厥陰經(jīng)脈上沖頭目,阻遏清竅,故致頭痛眼脹,瞳散視昏,干嘔吐涎。又,神乃水谷精氣所化生,四肢皆稟氣于胃,因胃陽不足,受納消化水谷之功能低下,臟腑精氣虛衰,故食少神疲,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弦亦為肝胃虛寒之象。[4]
7.1.5.3 治法 溫肝暖胃,降逆止痛[4]。
7.1.5.4 方藥治療 吳茱萸湯[備注]吳茱萸湯(《傷寒論>);吳茱萸、人參、生姜、大棗。加減:《審視瑤函》吳茱萸湯是以《傷寒論》方為基礎加減而成。方中仍用吳茱萸為主藥:溫肝暖胃,降上逆之陰邪,止陽明之嘔吐及厥陰之頭痛。配生姜、法夏、陳皮溫脾胃,滌痰飲,降嘔逆;川芎、白芷散寒邪,止頭痛;人參、茯苓、炙甘草補脾胃。諸藥臺用,可收溫肝暖胃,降逆止嘔,散寒止痛的功效。[4]
7.1.6 肝腎兩虧 癥狀反復發(fā)作,視力銳減,全身兼有肝腎兩虧,氣血不足之證侯者,參照青風內(nèi)障肝腎兩虧證治療[4]。
青風內(nèi)障?肝腎兩虛證(blue wind glau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腎兩虧,以病久瞳神漸散,眼珠脹硬疼痛,視力日漸下降,視界縮窄,眼底視盤凹陷擴大加深,色澤蒼白,全身兼見頭暈耳鳴,健忘失眠,腰膝酸軟,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為常見癥的青風內(nèi)障證候[3]。
7.1.6.1 癥狀 患病日久,視物不清,瞳神漸散,中心視力日減,視野明顯縮窄,眼珠脹硬,眼底視 *** 生理凹陷加深擴大,甚至星杯狀,顏色蒼白;可伴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膝酸軟,舌淡苔薄,脈細沉無力;或面白肢冷,精神倦怠,舌淡苔白,脈沉細。[6][7]
7.1.6.2 證候分析 久病肝腎不足,精血不能上濡目竅,神水乏源,虛滯于目:病久元氣衰憊,肝腎精血虧損,目竅失養(yǎng),神光衰微,故視力減退。視 *** 顏色蒼白無血色,中央凹陷如杯狀為失于精血濡養(yǎng)所致。既病之后,脈道阻塞,神水瘀滯,故眼珠脹硬不減。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膝酸軟,舌淡脈細等,盡皆肝腎精血不足的全身癥。若還兼有面白肢冷,精神倦怠,夜間多尿,舌淡苔白,脈沉細,則偏腎陽不足。[7][6]
7.1.6.3 治法 補益肝腎[7][6]。
7.1.6.4 方藥治療 杞菊地黃丸[備注]杞菊地黃丸(《醫(yī)級》):六味地黃丸加枸杞、菊花。或腎氣丸[備注]腎氣丸(《金匱要略方論》):六味地黃丸加桂枝、附子(炮)。加減。杞菊地黃丸補益肝腎,用于肝腎精血不足者,若嫌力薄,酌加菟絲子、五味子、當歸、白芍、川芎等。腎氣丸是在六味地黃丸滋養(yǎng)腎陰的基礎上再加肉桂、附子而成,于水中補火,鼓舞腎氣,協(xié)調陰陽。適用于本證肝腎不足,腎陽偏虛者。若兼氣血不足,可于方中酌加黨參、黃芪、當歸、白芍、川芎等。[7]
7.1.6.5 飲食療法 7.1.6.5.1 推薦食材 桑椹、枸杞子、雞肝、熟地黃、銀耳、黑豆、菟絲子、芡實等[6]。
7.1.6.5.2 推薦食療方 [6]
1.枸杞?jīng)Q明湯(《中國藥膳辨證論治學》):沙參15g,懷牛膝9g,枸杞予15g,決明子9g,納入砂鍋中,加水,煎煮,取汁。兌入蜂蜜,代茶飲。
2.桑仁粥(《粥鋪》):桑椹30g(鮮品50g),揀去色青者,用水浸泡約3分鐘,洗凈,與淘洗干凈的糯米100g同時放入砂鍋中,煮粥。可根據(jù)個人口感加入適量冰糖。每日1劑,分2次空腹食用;或可隨意經(jīng)常食用。
3.杞實粥(《眼科秘訣》):枸杞子20g,芡實20g,粳米100g,用滾開水泡透,去水,放置:1夜;砂鍋加水煮至沸騰,入芡實煮四五沸,再入構杞子煮三四沸,最后下粳米共煮至濃爛香甜。煮粥的水應一次加足,避免中途加冷水。每日1劑,可作主食,隨餐用。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shù)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chǎn)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yī)學百科,馬上計算!
7.2 外治法 局部宜及早頻用縮瞳劑[7]。
(1)可用檳榔堿滴眼液 癥重時每15~30分鐘滴服1次。癥狀緩解后,每日滴3~5次。亦可用檳榔A藥膜,每日2~3次。使用時將藥膜置于下瞼與白睛之間,待其自行溶化。[7]
(2)1%丁公藤滴眼液,每日滴眼3~4次。[7]
(3) 1~2% 毛果蕓香A液 癥重時每3~5分鐘滴眼1次。癥狀緩解后,可視病情改為1~2h 1次,或每日2~3次。[7]
7.3 針灸治療 7.3.1 體針 取穴:睛明、攢竹、瞳子s、陽白、四白、太陽、風池、翳明、合谷、外關等。惡心嘔吐時可配內(nèi)關、足三里。每次局部取2穴,遠端取2穴。[7]
7.3.2 耳針 可取耳尖、目1、眼等穴[7]。
7.4 其他療法 (1) 20%甘露醇250 ml,靜脈滴注,30~60 min滴完;或50%葡萄糖液100ml,一次靜脈注入。[7]
(2)西醫(yī)手術治療[7]。
8 綠水灌瞳患者飲食禁忌 綠風內(nèi)障患者常有痰飲內(nèi)蘊,水液代謝失常,不宜過多攝入液體,以免加重病情[6]。
綠風內(nèi)障患者禁用散瞳之品,如青葙子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