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茶道是從初唐時期的神秀禪師開始的,他有一位得意弟子叫降魔藏禪師,他是第一位把茶的烹飲方式帶到茶的禪宗的禪僧修習法門的第一人。也就是,中國茶道的確立是從一位禪僧開始的。后面才有了百丈禪師,皎然禪師。皎然禪師是第一個提出了中國茶道兩個字的人,第一次以清規(guī)的方式,把禪森飲茶煎茶記載在禪門的清規(guī)里,這是最早的茶與禪的結合。
到了宋代,宋代的點茶法也是從一個僧人開始的,到了明代,明代的烹茶道也是從一位禪僧開始的。也就是說,唐代的煎茶道,宋代的點茶道,明代的烹茶道,都是因禪僧的喜好引入到禪僧的修行生活里面。禪修與茶道再次發(fā)生了碰撞。仿佛冥冥之中注定,茶與禪的夙世姻緣。有茶的地方就有禪,有禪的地方就有茶。
茶禪一世,閑云野鶴。終南山上,烹茶修心,宛如一片天外閑云,聚散隨風,恬淡瀟灑。中國人身上其實都有一種隱逸情懷,一種歸隱山林的文化情結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p>
禪法認為:“佛即眾生,眾生即佛,二者之間,本無界限,一念之差,一念悟時,眾生是佛。”這就將世俗與天國。此岸與彼岸統一起來,著眼于人世觀念與儒家人文主義很接近。禪宗大師深刻理解了茶飲的外在功效和精神意蘊,通過茶之道來尋求生命與自然繁榮衰敗規(guī)律的契合點,從茶道中體悟生命真諦,將自我置放于廣博浩渺的大行千世界,將小我的個人得失忘于虛空。原來我們所發(fā)現的諸般相或無相,都是心生之物;所見諸多美好,都是自己本來的美好。參悟禪機,便是無我之相投射,這茶中和、靜、清、寂正是照見自己的諸般法相。
松風檜雨到來初,急引銅瓶離竹爐。
待得聲聞俱寂后,一甌春雪勝醍醐。
第一句就是說水沸時聲如松檜林中的風雨。另一首詩則更寫出了煮茶水時的天籟之聲:
砌蟲唧唧萬蟬催,忽有千車捆載來。
聽得松風并澗水,急呼縹色綠瓷杯。
燒上一壺水,水底漾起極小的氣泡時,取出一撮茶放進去。茶葉,在水中沉沉浮浮,慢慢地,聽到了茶在壺中翻騰的聲音:耐心等上幾分鐘,便會聽到茶聲隱隱,茶香從壺中傳出來。凝神細聽,聽到雨水從樹枝滴落的聲音,聽到山坡上徐來的清風,聽到林間的鳥鳴,以及種種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聲音。聽著,聽著,只 覺得,聽到茶葉、茶花、茶水就在這一瞬間奏樂,像春風吹過花梢一樣,像陽光在空氣中爆裂一樣,像流星撕裂夜空一樣……自己也成了那些聲音中的一部分,聽到 心靈開花的聲音,一下子讓喧鬧的世界退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