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味書味”的來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懷念兒時生活的一篇散文。文中所述“三味書屋”,原為“三余書屋”,由梁同先生書寫。
所謂“三余書屋”,《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董遇言:“為學當以三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p>
后來,魯迅的老師壽鏡吾先生的祖父改“余”為“味”,于是,原來的“三余書屋”變成了“三味書屋”,這便是“三味書屋”的來歷。
二、“三味書屋”的含義
何謂“三味書屋”?其含義主要有三種說法。
1.書味、梅味和桂味。
2.再三體味。
3.讀經味如稻粱,讀史文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同醯醢。
筆者贊同第三種說法,其理由如下:
1.這種說法是壽鏡先生之子壽洙鄰提出的,并有典可尋。著名學者唐弢先生在他所著《魯迅的故事》中提到“三味書屋”的典故。這個典故出在宋朝李淑鳥的《邯鄲書目》里,書中云:“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謂三味”。太羹、折俎和醯醢,是古代三種烹調不同的肉食。
第三種說法,雖與上述稍差異,但基本意思相同。
2.過去的私熟是以讀經、史、子為主要內容的,稱這樣的書屋為“三味書屋”,是比較恰當?shù)摹?/p>
不可能因為百草園中有梅樹桂樹就和“書”并列在一起稱為“三味書屋”;也不可能因為“一次一次地體味就叫再三體味而稱“三味書屋“。這兩種說法太直白、太通俗,無深刻含義所言。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散文詩兩首的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