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因茶葉的種類不同,泡制方法也不同。我學(xué)過烏龍茶的茶道表演,可以介紹一下。
首先需要準(zhǔn)備的基本茶具有:茶壺,茶盒,茶托,茶巾,茶道組,隨手泡,聞香杯3~6個,品茗杯3~6個(和聞香杯配套),功道杯。如果你在北京,到馬連道置辦一整套,一百塊足矣。這是我的親身經(jīng)驗(yàn)。還有侃價的余地。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diǎn)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大家心曠神怡,也單元您的行賄伴隨著這支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jié)泡茶的經(jīng)驗(yàn)時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返尺配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羽毛,我敏捷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們介紹今天的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具。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鑒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海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它所制作的紫砂湖北歷代茶人嘆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后人把子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和提高壺溫。
武夷巖茶屬烏龍茶類,把武夷巖茶放入紫砂壺內(nèi)稱為烏龍入宮。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fēng)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茶藝小姐將開水壺提高,向紫漏指砂壺內(nèi)沖水,使壺內(nèi)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沖水時要沿著壺的邊沿沖,以免沖破“茶膽”。
“春風(fēng)拂面”是指用壺蓋輕輕地刮去茶壺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壺內(nèi)的茶湯更加清澈潔凈。
第五道:五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沖出的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yàn)椴铚淑晟?,從壺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里寓為第二次沖泡。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后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nèi)外加溫,有利于茶香的散發(fā)。
這道程序完成后,一般要根據(jù)茶的品種和當(dāng)日的氣溫悶茶1—1.5分鐘。悶茶的時間太短,茶色淺味薄,巖韻不明顯。悶茶的時間若太長,則“熟湯失味”,且茶味苦澀。
第六道:玉液移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要具備兩把壺,一把子砂壺用于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專門用于儲存茶泡好的茶湯,稱為“海壺”或子壺。把母壺中沖泡好的茶湯倒入子壺,稱為玉液移壺。母壺中的茶水倒干凈后乘熱再沖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diǎn)頭
江海壺中的茶湯快速均勻第依次注入聞香杯中,稱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dāng)海壺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yīng)將巡回快速斟茶改為點(diǎn)斟,這是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jié)奏地點(diǎn)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diǎn)頭”,象征著香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為“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diǎn)兵”飲這樣說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
第八道:龍鳳呈祥,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后,將瞄有龍圖案的品茗杯倒扣在聞香杯上,稱困衡為龍鳳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轉(zhuǎn)過來,稱為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越過龍門可化龍升天而去。我們借助這道程序,祝福大家家庭和睦,事業(yè)發(fā)達(dá)。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傳盅
捧杯敬茶是由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左側(cè)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diǎn)頭禮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獨(dú)自先品為快,而應(yīng)當(dāng)也恭恭敬敬第香茶藝小姐點(diǎn)頭致謝,并按茶藝小姐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離茶藝小姐最遠(yuǎn)的一位客人位置為止。然后再從左側(cè)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眾手傳盅,可使大家心貼的更近,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當(dāng)每位客人手中都得到一杯茶后,茶藝表演進(jìn)入新的階段。武夷功夫茶藝分為兩個階段,前九道程序是由茶藝小姐操作,為客人燒水、沖茶、斟茶、敬茶。從第十道程序開始,客人更直接參與茶事活動,賓主共同品茗賞藝。
第十道:鑒賞雙色,喜聞高香
客人用左手將描有龍鳳的茶杯端穩(wěn),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提起來,這是聞香杯中的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中,隨著品茗杯溫度的升高有熱敏陶瓷燒制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成五彩色。這時要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艷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中的頭一聞,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hù)鼎,初品奇茗
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的姿勢來端杯品茶。這樣拿杯即穩(wěn)當(dāng)有美觀。三根手指寓為三龍。
初品奇茗使武夷山品茶三品中的第一品。茶湯入口后不要馬上咽下,而應(yīng)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讓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cè)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客人斟第二道茶?!度圃姟ゎ}武夷》中寫道:“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瑟鼓幾時回”。流霞原是寓酒,但在斟武夷巖茶時,茶湯清亮艷麗恰似流霞在杯中晃動,所以我們借用流霞來贊美武夷巖茶的湯色。
宋代范仲淹有詩云:“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rèn)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十第二次聞香??腿丝杉?xì)細(xì)地對比看看那清幽、淡雅、甜潤、悠遠(yuǎn)、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jiān)對茶的美稱?!岸吩齐椤奔雌返诙啦?。二品主要是茶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回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后來用來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表示斟第三道茶。蕩氣回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武夷巖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用鼻子聞,而是用口大口大口吸入茶香,然后像抽香煙一樣,從鼻腔呼出,這樣可以全身心地感受茶香,更細(xì)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征。茶人們稱這種聞香方法為“蕩氣回腸”。第三次聞香還在于鑒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lǐng)悟巖韻
“含英咀華”食品第三道茶。通過品飲了頭兩道茶,茶的生澀感已消失,從第三道開始回甘。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武夷巖茶時說:“品茶應(yīng)含英咀華并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華就好像嘴里含著小花一樣慢慢咀嚼,細(xì)細(xì)回味,只有這樣才能領(lǐng)悟到武夷巖茶的“香清甘活”無比美妙的巖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喝了頭三道濃茶之后,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咽下,而應(yīng)當(dāng)像含英咀華那樣慢慢玩味。咽下白開水后,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你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shù)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武夷巖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的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看一看壺中的茶還能泡到第幾道。
游龍戲水是把泡后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經(jīng)多次沖泡后充分舒展的茶葉葉片,行話講:“看葉底”武夷巖茶屬半發(fā)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稱為“綠葉鑲紅邊”。在茶藝表演中,由于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jiān)谒型嫠?,故名“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第二道甜似愛情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第二道,冰心去凡塵;第三道,玉壺養(yǎng)太和;培消第四道,清李旁宮迎佳人;第五道,甘露潤蓮心;第六道,鳳凰三點(diǎn)頭;
第七道,碧玉沉配擾知清江;第八道,觀音捧玉瓶;第九道,春波展旗槍;第十道,慧心悟茶香;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第十二道,自斟樂無窮。
姓 名:
聯(lián)系電話:
留言備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