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廬山云霧的主要內容?
《廬山的云霧》是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
特點:
1、 巧妙滲透,為學生搭建掌握總分構段結構的階梯。
《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的第2、3自然段是按著“總—分”的結構,讓學生掌握這一結構,即有助于學生體會文本的內容,又有助于學生運用此構段方式進行寫作。這針對三年級學生而言非常重要。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給學生閱讀認識“總—分”結構段,巧妙滲透,授之以漁,為學生搭建掌握“總—分”結構段的階梯。
首先讓學生找到四種描寫四種姿態(tài)的云霧。學生找到了籠罩在山頭的云霧;纏繞半山腰的云霧;彌漫山谷的云霧;遮擋山峰的云霧。然后引導學生朗讀體悟不同姿態(tài)的云霧的美,這樣學生感受到廬山的云有各種姿態(tài)而且很美,這為體會這段第一句和后幾句的總分關系做好了情感的鋪墊。
2、巧妙鋪墊,為學生搭建積累背誦的階梯。
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豐富語言積累非常關鍵,這對學生閱讀、表達和思維都起著重要作用。學習本文首先讓學生充分地讀,形成語感,感受語言的美,讓學生對廬山云霧的姿態(tài)的美產生喜愛之情,對語言有了喜歡的情感,這樣的訓練不僅讓學生讀得非常到位,
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
接著引導學生掌握本段的總分結構,為背誦理清了層次,然后指出背誦支柱點的詞——即云霧的方位詞,學生背起來就有章可循了,然后去掉支柱點的詞,學生背誦下來了。這種“情感的鋪墊、結構認知的鋪墊、方位支柱點的詞語的鋪墊,為學生豐富語言積累架設了階梯。
3、巧妙結合,為學生搭建運用語言的階梯。
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要巧妙地抓住了讀寫結合點,先引導學生朗讀感受到云霧變化的姿態(tài)多,學生對文本中的語言產生感受。
然后讓學生積極投入練筆之中,通過學生的補充更深刻地感受到云霧的瞬息萬變,學生的寫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一舉三得。
二、什么時候去廬山旅游最好?
廬山春夏秋三季皆適合游玩。
廬山春遲、夏短、秋早、冬長。廬山氣溫,根據歷年記載:最高只32℃,最低在-16.8℃,全年平均為11.4℃,可見廬山氣溫適度。以至于四季,按季節(jié)平均計算差異也較正常:春季是11.5℃,夏季為22.6℃,秋季則為17.4℃,冬季常在1℃左右。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中華十大名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避暑勝地、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
擴展資料
廬山主要景點:
1,錦繡谷
錦繡谷是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因四季紅紫匝地,花團錦簇,故名錦繡。錦繡谷是因第四紀冰川作用,經過冰川的反復刻切,形成了一個平底陡壁的山谷。
2,三疊泉
古人稱“匡廬瀑布,譽為“廬山第一奇觀”。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澗水匯合,從大月山流出,經過五老峰背,由北崖懸口注入大盤石上,又飛瀉到二級大盤石,再噴灑至三級盤石,形成三疊,故名;勢如奔馬,聲若洪鐘,總落差155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廬山
三、課文內容填空
《一面》一文的作者是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這篇文章是為了魯迅先生而寫,作者寫時的身份是一名普通職工,這是一篇敘事文(文體)。文章著重表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钡膫ゴ笕烁?。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敬佩,感激的感情。文中涉及的《毀滅》、《鐵流》的作者分別是法捷耶夫、綏拉菲摩維奇,譯者魯迅、曹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