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泡茶步驟圖解
茶具泡茶步驟圖解
第一道凈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wèi)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后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zhèn)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松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wèi)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烏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里,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醒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喚醒茶性,為泡好一杯茶做準備。也可以清潔茶葉表面的一些不干凈物,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刮掉。
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jié)M,茶道的程序雖然每道都有必要性,但這步泡茶都要用上的,也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茶藝表演上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風拂面
刮去茶葉沖泡時的泡沫,茶藝表演是表現(xiàn)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蓋碗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在用蓋碗喝茶時,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保存茶壺里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道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贊嘆。
第十一道品茗
現(xiàn)在終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后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xù)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泡茶誤區(qū)
保溫杯
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如果用保溫杯泡茶,茶葉長時間浸泡于高溫水中,就像溫火煎煮一樣,茶多酚、單寧等物質(zhì)會大量浸出,使茶水顏色濃重、有苦澀味。同時,由于一直保 持高水溫,茶中的芳香油會大量揮發(fā),鞣酸、茶堿大量滲出,這樣不僅降低了茶葉的營養(yǎng)價值,減少了茶香,還使有害物質(zhì)增多。此外,維生素C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在水溫 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長時間高溫浸泡會使其損失過多,從而降低了茶的保健功能。
熱水泡茶
很多人以為沖泡茶葉不宜用沸水,理由是沸水高溫可以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C,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較豐富的綠茶更不宜用沸水沖泡。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蒲腥藛T曾對茶湯中維生素C的穩(wěn)定性做過專題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溶于水中的維生素C在100℃時10分鐘即被破壞掉83%。但用沸水沖泡茶葉并不會大量破壞維生素C,這是因為茶湯中的維生素C是比較難以分解的,其較為穩(wěn)定的根本原因在于茶湯中含有較多的多酚類物質(zhì),它們能與鐵離子、銅離子等相互作用,從而抑制了維生素c的分解。沸水高溫固然可破壞維生素C,但在茶湯和白水兩種不同的條件下,破壞程度是有很大差距的,人們的誤解正出于忽視了這種差異的存在。
從另一方面看,用沸水沖泡茶葉,既能使茶葉的香氣更多更快地散發(fā)出來,又能使茶葉中的水浸出物溶解得較多(如咖啡堿和茶多酚等物質(zhì)),使茶湯滋味較醇和爽口。所以,合理而科學的沖泡方法當是第一道茶湯用沸水沖泡,沖泡時間以5~10分鐘為宜,此時的茶湯品質(zhì)(指品嘗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較好。
時間過長
茶葉浸泡4-6分鐘后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zhì)已經(jīng)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fā)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咀嚼茶葉
很多人喝過茶后會把茶葉咀嚼后咽下去,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粗纖維和其它營養(yǎng)物質(zhì)。但是這是錯誤的,科學證明泡過的茶有一些致癌物質(zhì),所以不要吃泡過的茶葉。
泡濃茶
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后可續(xù)水再泡3-4杯。
長嘴壺茶藝的長嘴壺茶藝招式
1、蒙頂山 世人譽為“仙茶故鄉(xiāng)”、“茶文化圣山”?!褒埿惺耸健北环Q為“中國茶道藝術(shù)的活化石”。傳說早在宋代,高僧禪慧在蒙頂山修行悟道,與蒙山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并滲透茶禪一味之真諦,為以茶示道,親創(chuàng)蒙山銅壺茶技十八式,流傳至清末,便逐漸失傳。龍行十八式,它融合傳統(tǒng)茶道、武術(shù)、舞蹈、禪學和易理于一爐,每一式模仿龍的動作,充滿玄機和妙理。式式龍興云動,招招景馳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動神馳。2004年,在雅安中國第八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上由108人的表演引起轟動,享譽世界。
2、鳳舞九天
玉女祈福――玉女輕紗舞和風,尋芒漫步意悠悠
春風拂面――巍峨蒙頂春意濃,蒙山滴翠漾春風
回眸一笑――蒙山仙女笑顏開,白云滿碗花徘徊
懷中抱月――疏星淡月漸生暈,悟徹元始妙無形
觀音掂水――閑觀玉碗騰云篆,漫理玄思逐海帆
蜻蜓點水――羌江河上霧茫茫,蒙頂茶香韻味長
織女拋梭――玉女聞香紗起舞,霓裳霧里捧香茶
鳳舞九天――五峰飛策云生袖,霧罩茶行籠薄紗
喜鵲鬧梅――唯有蒙茶掩眾芳,清香四溢滿廳堂
木蘭挽弓――木蘭墜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
丹鳳朝陽――朝陽露面笑聲華,燦爛文化鑄輝煌
孔雀開屏――仙茶獨數(shù)蒙山好,五大淑茗放異花
借花獻佛――露芽新攝手親煎,散花隨手便成春
反彈琵琶――薄膚纖澀春欲脆,朝夾初凝露華釅
鳳凰點頭――玉女捧茶迎遠客,五洲四海齊聲贊
貴妃醉酒――色淡香長品自仙,夢醒甘回兩頰涎
百鳥朝鳳――奇竹交萌鳥飛翔,而今甘露溢清香
魚躍龍門――蒙山雀舌土爭嘗,玉蕊當時處處香
3、茶禪一味
自古名寺出名茶,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名茶――蒙頂石花,就是由蒙頂山寺廟的僧人采制的,種植茶的祖師吳理真也被宋孝宗敕封為甘露――普慧妙濟禪師。《蒙山施食儀》中記載:“蒙山雀舌茶,普供養(yǎng)釋迦”。佛教和茶有著不解之源,為以藝示道,蒙山僧眾有著一套完整的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