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茶最初起源于寺廟,其種、采、抄、品都有一番講究。
龍井茶多種植于靠山近水,晴能受到充分日照、雨又易于排水的酸
性丘陵坡地上。春采、夏鋤、秋剪、冬肥,一點都耽誤不得,不然的話,
人誤茶一季,茶誤人一年。龍井附近茶農(nóng)一年柴米油鹽的開銷就靠一季
春茶,除了春茶,另外夏秋兩季的茶,當?shù)厝硕及阉曌鞑癫?。春茶?br> 分四擋,清明前開始采頭春茶,稱“明前茶”,其茶嫩芽初迸,如同蓮
心,就稱之為“蓮心”,這是珍品中的絕品。制作“蓮心”,一般要四
斤以上的青葉(當?shù)厝朔Q“草子”)才能抄制一斤干茶,而一個熟練的采
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兩。谷雨前采二春茶,又稱“雨前
茶”,這時茶的芽柄已發(fā)一葉,其形似旗,茶芽捎長,其形如槍,故又
稱之為“旗槍”。立夏之前采三春茶,這時茶芽旁一有附葉兩瓣,形似
雀舌,所以也以“雀舌”相稱。四春茶則在三春茶后一月開始采摘,這
時茶已成片,并附帶有茶梗,所以茶農(nóng)也稱之為“梗片”,這種茶過去
是茶農(nóng)后代練技術(shù)用的。
制作綠茶一般都有采、晾、揉、抄、裝這幾道工藝,而龍井茶卻有
自己的講究。首先是采摘茶葉不能掐,可能用拔更恰當一點,據(jù)說原先
進貢皇上的茶葉,是茶鄉(xiāng)姑娘用雙唇采下來的,而掐下來的茶葉,其掐
痕在制成茶葉后都去不掉;其次是晾,所謂晾就是剛采摘下來的茶葉得
在陰涼處堆放上大半天,
大約相當于機械加工的退火,
也就是通過堆晾,
褪掉茶葉里殘余的大部分剛性;揉也叫揉捻,是通過外力將茶葉的內(nèi)部
結(jié)構(gòu)揉捻成人們希望的形狀,但龍井茶的制作卻在文火鐵鍋的條件下,
把揉和抄兩道工藝合二為一了。龍井茶的形狀要求青葉保留一部分自然
的剛性,以便茶葉成型后還能看到部分青葉的原狀,因此就將揉捻工藝
弱化了,即將抄分解成抄--晾--抄--晾--抄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完
成部分揉的要求。在完成了幾近繁瑣的制作過程之后,扁平、光滑、翠
綠、整齊就成了龍井茶的經(jīng)典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