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拔高的茶葉有什么特點
高山茶水屬于烏龍茶。
高山茶名字是從何而來,就是指高山上的茶葉么?其實“高山茶”是指產于高山的茶葉,高山茶由于高山氣候較平原寒冷,氣溫落差大,日照時間短,所以具有獨特的品質。
高山茶源于臺灣的高山茶,那里的環(huán)境和氣候造就了茶葉的品質和口感,合起來有一種苦甘的感覺,非常有利于健康,要說高山茶是屬于紅茶還是綠茶?其實最準確的應該是烏龍茶的一類。
高山茶主要是指800-1300米海拔種植的茶葉。海拔高度是茶葉的香氣形成的關鍵因素。海拔越高形成的香氣物質相對豐富,因此高海拔(高山茶)就是高香茶的代名詞。特別是在臺灣泛指烏龍茶,鐵觀音。但準確來說不是某一類茶的稱謂是泛指高香茶。
高山茶是對產自海拔較高的山區(qū)的茶的通稱。有高山,能產茶的地方,都可以有高山茶。海拔高度,目前沒有定論。一般認為生長于海拔1000米以上茶園所產制的茶葉為高山茶。
2. 最適合茶樹生長的海拔
茶樹生長在200-800米海拔,相對光照充足,溫濕度也有利于茶葉生長,四周植被茂密,高海拔氣溫有助于改善茶葉內質,低溫可以使茶樹新稍緩慢生長,保持較好的嫩度。
茶葉中的氨基酸含量隨著溫度降低而增加,晝夜溫差的懸殊,更有利于內含物的積累,從而提高了茶葉鮮爽度,品質比較好。
3. 海拔高的茶葉有什么特點呢
海拔高度是茶葉的香氣形成的關鍵因素。
海拔越高形成的香氣物質相對豐富,因此高海拔(高山茶)就是高香茶的代名詞。特別是在臺灣泛指烏龍茶,鐵觀音。但準確來說不是某一類茶的稱謂是泛指高香茶。在很多賞茶者看來高山茶與平地茶的區(qū)別是很大的,但是這是不一定的哦,下文為大家詳解! 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別,不僅茶葉形態(tài)不一,而且茶葉內質也不相同。相比而言兩者的質量特征有如下區(qū)別: 高山茶新銷肥壯,色澤翠綠,茸毛多,節(jié)間長,鮮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葉,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且條索肥碩、緊結,白毫顯露。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葉底硬薄,葉張平展,葉色黃綠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葉,香氣稍低,滋味較淡,條索細瘦,身骨較輕。在上述眾多的質量因子中,差異最顯的是香氣和滋味兩項。平常茶人所說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葉具有高香、濃味而言的 。
4. 是不是海拔越高茶葉越好
在普洱茶圈流傳這樣的一句話:勐海苦,臨滄澀,思茅淡,易武柔!在沒有對比過,這幾個產區(qū)的普洱茶時,曾以為所有的普洱茶就如老班章那樣苦澀味重,回甘生津持久。
在接觸多了之后,才慢慢的明白“勐???,臨滄澀,思茅淡,易武柔”并非空穴來風。
勐海的茶普遍苦底重,不管是南糯山還是景邁還是布朗的茶,都沒有辦法擺脫這點“苦底重”。以勐海茶為參照物,你就會知道,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你一直只是喝一個山頭的茶,就不會知道普洱茶另一番的味道。
那是什么讓同為“普洱茶”的它們,滋味口感有這么大的差異?今天就為大家一層層抽絲剝繭。
普洱茶的5大要素
有人說:一款茶好不好,要看其葉種,毛料的樹齡,生態(tài)環(huán)境,緯度,海拔這5大要素。普洱茶一山一味,除了地理位置就是生態(tài)環(huán)境,還有緯度。緯度,決定降雨量、光照日長等等。從另一個角度看,緯度間接決定了茶的生長氣候。
在實際的茶葉品質品鑒中,緯度越低的茶茶氣、茶味、香氣越強。讓人意外的是,現普洱茶界公認的好茶主要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南,大多數在北緯22°30’以南。班章、景邁、賀開、巴達、南糯、易武等都在這個區(qū)域內,而茶氣茶味最重的班章、章朗、曼邁等則在21°30’附近。
答案很簡單,因為緯度低,茶樹的光照時間、光照強度越強,茶樹內的物質積累,能量聚集也就越多。
人們常說“云霧高山出好茶”,是不是海拔越高茶的品質越好?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所以,海拔過高普洱茶品質不一定就好。
從普洱茶實際分布情況來看,最佳海拔應在1400~1800米。老班章茶園在1700米左右,景邁茶園主要分布在1500-1600米,冰島是在1670米,困鹿山是在1640米。
而一些海拔超過2000米的古茶園的茶葉具有茶氣弱,茶葉偏淡的特點。
大葉種就這么重要么?用同一個古茶區(qū)相似樹齡的老樹所產的大葉種和小葉種作過沖泡對比,結果在香氣強度、苦澀度、耐泡度等方面,大葉種也明顯優(yōu)于小葉種。
如此一說,想必,大家都明了,茶的滋味與其山頭的地理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p>
茶好不好?你說了算
有人說,思茅茶是淡,也有不少好茶。
所以,我們不能用一根棍子打死一船人。很多人都會覺得茶淡一定都不好喝,你不好這口,不代表別人也不好這口。大家都說老班章好,可有朋友就不喜歡它的苦底。也是,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時候,就不要為難自己,讓自己再吃“苦”。
5. 海拔高的茶葉有什么特點和作用
一,高端茶的首要特征:口感好。
高端茶首要特性是茶的飲用價值高,口感好,不好喝的茶,無論怎么說高端,都不能相信這是高端茶,這個道理大家都能理解。
二,高端茶的生產原料:珍稀。
1.任何茶葉產品,都可以分為高端、中端、低端,而高端普洱茶,更多的時候表現為原料的珍稀,這個珍稀可以從產量的數字上劃分。總產量10%以下的高原拔古樹茶是高端,而20%左右的是中端,大量生產的低海拔臺地茶,占了產量的70%,可以理解為低端。
2.從原料價格上來劃分,兩百元以上每公斤的是高端。500元以上的是高端中的上品,1500元以上的可認為是極品(前提是真貨)。每公斤80~200元之間的茶可認為是中端茶;每公斤40~80元的茶可認為是低端茶;40元以下的茶就是低端中的低端;20元以下的就是垃圾茶了。
3好原料好價格,一分錢一分貨是基本跟品質相關的。
6. 為什么海拔高的茶葉好
高山茶是對產自海拔較高茶區(qū)茶葉的通稱,所以,高山茶只與海拔有關,與茶的品類無關。
而高山茶具有的顯著特點便是滋味清鮮醇爽、香氣高揚,且無污染,適合中老年人群、上班族、教師、電腦工作者等人群。
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地區(qū)的環(huán)境、氣候、地勢等因素不同,海拔的高度,也沒有定論。
因此,高山茶的海拔到底該有多高,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在浙江,500米以上就可以算作是高山茶。
而在臺灣省,海拔高于1000蜜才算是高山茶。
7. 高海拔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茶農有農諺:“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是指茶樹喜高山,也宜丘陵平地,但以高山上出產的茶葉品質較好,而土壤深厚肥沃的平原地區(qū),則因營養(yǎng)良好,往往茶樹的生殖生長發(fā)育健壯,茶花開的大而色艷。因此,茶樹的海拔地形對茶樹生長有著影響作用。 海拔地形包括緯度、海拔、坡向、地形、地勢等,這些因子主要是對氣候因子有影響,從而綜合的影響茶樹的生育和茶葉品質。所謂“高山出好茶”指的就是高海拔茶區(qū),其氣候因子有利于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我國各地其地理緯度不同,光照強度、時間、氣溫、地溫和降水量均不同。
據《云茶大典》中介紹,一般而言,緯度偏低的茶區(qū),年平均氣溫高,往往有利于碳素代謝,多酚類的積累較多,但含氮物質含量較低,而緯度高的地區(qū)則相反。
海拔不同,各種氣候因子也有很大變化,總的來說,海拔越高,氣壓與氣溫越低,而降水量與空氣濕度在一定高度范圍內,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升高,超過一定高度又下降。據研究,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區(qū)有較好的品質,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茶多酚呈現下降的趨勢,而氨基酸則逐漸增加。
因此我們常知的“高山云霧出好茶”,并不是空穴來風,山區(qū)云霧彌漫,漫射光有利于促進茶葉中氨基酸的形成,同時高海拔地區(qū)晝夜溫差大,白天積累的物質,在晚間被呼吸消耗得少。因此高山茶具有香氣馥郁、滋味鮮爽的特點。
《云茶大典》中記載,除海拔高度之外,坡向也是影響茶葉氨基酸含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陽坡光照較強,水分較低,蓋度較高,適合喜陽植物生長;陰坡光照較弱,濕度較大,適合喜陰植物和濕生植物生長,土壤腐生物質多。
而茶樹是喜散射光、漫射光的耐陰葉用經濟作物,因此東南向和西南向的茶園,在早晨和傍晚,空氣濕度高、氣溫較低時,受到較多的漫射光照射,這些條件都有利于茶中,氨基酸的合成和積累,這其中又以東南向為最佳。 而正南向的茶園主要受中午前后強直射光照射,此時空氣濕度低、氣溫較高,植株容易水分虧失,不利于茶葉品質成分的積累,在強光下茶氨酸趨向分解,氨基酸總量相對降低。
8. 茶海拔越高越好嗎
臺灣茶源自中國福建,至今約有200年歷史。臺灣有諸多名茶,且各有其特色,綜合起來不外是綠茶、烏龍茶、金萱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碰風茶)、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紅茶、日月潭紅茶、青心烏龍、凍頂烏龍茶、高山茶(大禹嶺茶、合歡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等等茶類,這些茶類各有其特色。
臺灣產茶地區(qū)比較多,著名的有七大產茶區(qū)。海拔高度,決定了臺茶的口味。海拔越高,口味越佳、價格越貴。阿里山鄉(xiāng)、梅山鄉(xiāng)、番路鄉(xiāng)等地區(qū),其種植阿里山高山茶滋味甘潤醇厚,近年來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的阿里山高山茶對阿里山茶堅持用最好的茶青、制造最好的、品質最佳的茶葉,是臺灣茶葉的最具形象的茶葉代表。
9. 茶葉生長的最高海拔
1.氨基酸是個什么東西?
我們都或多或少知道“氨基酸”這個東西,自孩提開始,爸媽給買的補品上,很多都赫赫寫著“氨基酸”。曾記得,讀書常喝的罐裝奶粉,背面的成分列表中,也有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含量。于是我們都大致有些記憶——氨基酸是個對人體有益的好東西。
茶葉中含有約1%~4%的氨基酸,已發(fā)現的有26種,包含20種蛋白質氨基酸和6種非蛋白質氨基酸,其中,最主要的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和精氨酸。尤其是茶氨酸,幾乎為茶葉所特有,占茶葉干物質的1%~2%,約占所有氨基酸含量的50%。于是我們討論茶葉的氨基酸,最主要研究的就是茶氨酸。
茶葉當中,氨基酸是氮素循環(huán)的一類非常重要的代謝產物,也就是氮素營養(yǎng)被根部吸收,然后轉運到茶樹的芽葉等各部位,從而使茶樹慢慢長高長大,積累越來越多天然的氨基酸,被人發(fā)現從而加以利用。茶葉氨基酸不僅代表著茶樹營養(yǎng)的供給與轉化,也與茶葉的品質有著直接而重要的關系,其重要的程度幾乎是不可或缺的。
2.與茶葉品質有什么關系?
回答一開始提出的問題,茶葉氨基酸的味道大多都具有鮮、爽、甜的特點,部分氨基酸還略帶微酸。如果茶葉當中氨基酸含量較高,那么口感就會表現出鮮、爽、甜,如果具有刺激味的茶多酚的含量也比較恰當,那么這個茶的口感就表現出醇爽的特點。
實質上氨基酸是組成茶葉滋味最重要的三大類物質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茶湯口感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這三類物質的含量與比例關系。
部分氨基酸還表現出一定的良好香氣,如腥甜、海苔味、鮮甜、紫菜氣味等等,這些感覺在日式蒸青茶或者一些名優(yōu)細嫩綠茶當中常被發(fā)現,這是由于這些茶當中,普遍氨基酸含量都較高。此外,有些氨基酸還能與其它物質相結合,在制茶過程中參與良好香氣的形成。
因此,茶葉氨基酸這類物質與茶葉品質的關系可以簡單的總結為滋味的三國之一與香氣的良莠。
3.哪些茶葉含氨基酸多?
我們知道茶葉氨基酸好,那么在選購茶葉時,哪種茶葉氨基酸含量會比較高呢?這里先說一個最簡單的竅門:茶葉帶毫毛越多,氨基酸含量往往越高。
有時我們在沖泡茶葉時,湯面上漂浮著一層白白的細毛,很多朋友以為這茶湯不干凈,以為是灰塵,但其實不然,這是茶葉自身生長的毫毛,越嫩的部位含茶毫越多,而茶毫的主要組成物質就有氨基酸。因此,無論白毫也好,金毫也好,大家品茶時最好瞅個仔細,認真辨別清楚是真渾濁還是“假渾濁”。
4.有什么分布規(guī)律?
除了簡單的竅門,茶葉氨基酸在不同的茶樹品種、種植環(huán)境、栽培措施和加工工藝下,會表現出更多的分布規(guī)律,這是由茶葉氨基酸這類物質的合成原理以及生化物理特性所決定的。我們了解這些,對把握茶葉的品質會有更清晰的概念。
(1)對不同的茶樹品種:小葉種含氨基酸比大葉種多,而小葉種的細嫩部位含量又比粗老部位多。因此,我們似乎都在追尋嫩的茶,總感覺越嫩的茶葉,品質越好,這其實也不無道理。
(2)對不同的種植環(huán)境:北方的茶生長維度高,氣溫相對低,光照相對弱,所含氨基酸多,而南方的茶生長維度低,氣溫相對高,光照相對弱,所含氨基酸相對也低。在同一緯度,高海拔的高山茶比低海拔的低山茶氨基酸含量高。
(3)采用遮陰種植方法的茶樹氨基酸含量相對較高,如日本煎茶。有些茶園種植遮陰樹就是為了遮擋部分太陽光,從而使茶葉生成更多的氨基酸。
(4)在不同的制茶工藝所制成的六大茶類當中,不發(fā)酵的名優(yōu)綠茶和后發(fā)酵控制良好的黑茶所含的氨基酸較多。前者工藝可最大限度保留鮮葉原有氨基酸,后者工藝可在后發(fā)酵過程合成大量氨基酸(主要通過微生物作用)。
5.有什么功效?
在人的生理過程中,氨基酸是合成多肽及蛋白質的基本單位,通常兩個氨基酸脫去一個分子水就變成二肽,n個氨基酸脫去n-1個分子水后就會變成多肽或者大分子蛋白質。茶葉的氨基酸提供了人體生理代謝所必需的氨基酸,從而促使人體生理機能的正常運作。
相關實驗證明,茶葉氨基酸有助于大腦進入狀態(tài),對人的思維、記憶、學習等腦力活動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茶葉氨基酸還可以抑制由咖啡堿引起的人體興奮,使人鎮(zhèn)靜,促使注意力集中。早上工作,品飲一杯清清細嫩的名優(yōu)綠茶,實在是非常不錯。
前國內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綠茶新品種———鵝黃茶,產自海拔780多米的羊巖山。羊巖鵝黃茶顏色偏黃綠,色澤明亮,沖泡后可聞見熟雞蛋蛋黃香和蘭花香味,口感醇厚,讓人回味無窮。其中,氨基酸含量達到6.008%,一舉奪得“國內綠茶氨基酸含量最高”桂冠。
10. 高海拔茶葉有哪些特點
普洱茶高貨,是指高端的普洱茶葉。高貨一般都是高檔次或者是高級尖端的貨物,因此在價值上也會比較高。而高端普洱茶,更多時候表現為原料的珍稀。這個珍稀可以從數字上劃分,總產量10%以下的高海拔古茶樹是高端茶。高端普洱茶首要特性是茶的基本品質,即飲用價值高,口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