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最貴的茶是什么茶,多少錢?
最貴的茶葉是武夷大紅袍。
第七屆中國武夷山大紅袍茶文化節(jié)上,20克大紅袍母樹茶拍出20.8萬元天價。
以往,每到春茶采摘季節(jié),武夷山都要組織由科技人員組成的采摘、制作武夷山大紅袍母樹茶隊伍,在“采茶嘍!采茶嘍!”的聲聲吆喝中采出數(shù)量有限的大紅袍母樹茶青,再精心制出珍貴的大紅袍母樹茶,年產(chǎn)量不足1000克。
武夷山市政府從2006年起起對6株大紅袍母樹實行停采留養(yǎng),促其“延年益壽”。
清代即已名揚天下的大紅袍母樹僅6株,生長于武夷山景區(qū)天心巖九龍窠,是武夷巖茶高貴品質(zhì)的象征,具有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上個世紀80年代初,大紅袍茶葉無性繁殖獲得成功;1995年省科委組織專家鑒定認為,“無性繁殖的大紅袍保持了母本的優(yōu)良特征特性,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可以大面積推廣?!蹦壳?,武夷山大紅袍茶葉生產(chǎn)已具一定規(guī)模,全市可供制作的大紅袍茶園面積有4萬多畝。
現(xiàn)在當然是普洱茶了~
2002年11月,國際貿(mào)易廣州春秋季優(yōu)質(zhì)茶評比會上,100克出廠3年的宮廷普洱茶以16.8萬元的價格拍出,一舉打破2001年鐵觀音茶王創(chuàng)下的12萬元的紀錄。
2002年,魯迅先生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賣出16萬元天價。
2005年,影星張國立收藏60噸普洱茶,其中一提普洱茶創(chuàng)造了160萬元的拍賣神話。
同年廣州茶博會上,一小竹罐50克的“陳家舊普洱”,拍得13.8萬元,被譽為“散茶王中王”。
一餅民國初期的百年龍馬同慶圓筒古茶,拍出了118萬元。
2005年10月,由“六大茶山”公司贊助的普洱馬幫徒步萬里赴京,一筒七子餅普洱茶拍出了160萬元的天價。
2006年11月25日,在崔永元主持的“長征英雄紀念茶餅”廣州琶洲拍賣會上,編號為888號的餅茶以120萬元的高價拍出。
2007年1月舉行的首屆廣州茶葉購物節(jié)拍賣會上,100克的普洱老茶拍出30萬元的天價,平均每克普洱要3000元……
上述的這些拍賣價格平均下來,每克茶價已超過金價數(shù)十倍。
最貴的茶葉是武夷大紅袍,第七屆中國武夷山大紅袍茶文化節(jié)上,20克大紅袍母樹茶拍出20.8萬元天價。
最貴的,都是一種炒作,是富者的游戲、商家的手段。
平民百姓不可問津。
古代的眾多的志節(jié)高尚之士中,有哪些"以不貪為寶"的事例,并寫出人名
分類: 社會/文化 >> 歷史話題
解析:
很多,
子罕,公儀休,劉寵,楊震,包拯,海瑞
不貪為寶”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以不貪為可貴、崇高,也表示廉潔奉公。
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宋國有人得了塊玉,拿去獻給當權(quán)的大官子罕。子罕不受。獻玉的人說:“給做玉器的師傅看過,說是件寶物,才敢貢獻的?!弊雍钡溃骸澳愕膶毼锸沁@塊玉,我的寶物是‘不貪’;我若是收下你這塊玉,你和我的寶物豈不都喪失了嗎?還不如各人留著各自的寶物好?。 ?
那人聽后跪下磕頭,說:“我是個小小老百姓,藏著這么貴重的寶物,實在不安全,獻給您也是為了自家的平安?。 弊雍庇谑窃诒境钦覀€地方讓其住下,介紹加工買賣玉石的商行幫他把玉琢磨好,賣了個好價錢,然后讓他帶著錢回家做老板去了。
【念樓曰】 魯襄公十五年即公元前五五七年,距今已二千五百五十八年。那時的大官對來行賄者的態(tài)度,比今之成克杰、胡長清輩為何如?亞里士多德云:“德性生于天成,成于習慣。”若不相信人性越來越壞的說法,那么社會習慣也就是平常所說的“風氣”,影響可就太大了。
【《左傳?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弊雍痹唬骸拔乙圆回潪閷?;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被锥嬖唬骸靶∪藨谚担豢梢栽洁l(xiāng),納此以請死也?!弊雍敝弥T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后使復(fù)其所。
公儀休
常常見人在文章中感嘆,國家的人民公仆,覺悟怎么還沒有某某古人高呢?我對這種感嘆向來就不以為然,所謂“覺悟”,指的是一個人由模糊而認清,由迷惑而明白,都是就具體的人對具體的事而言的。相對于某件具體的事情的認識,今人并不一定就比古人高明。不信,我們就來看一個例子。
《淮南子?道應(yīng)訓》記載了一個公儀休拒魚的故事:公儀休在魯國為相,這個公儀休在飲食方面最大的愛好就是吃魚。一日,就有人投其所好給他獻上了一條魚。按咱們今人的“理解”,一個堂堂相國,收人一條魚算什么,讓人直接拎到廚房去得了??墒?,出乎我們意料的是,他老人家竟然堅決不受。他的弟子們都勸他,你老人家最喜歡吃的就是魚,如今人家送上門來了你怎么反而不要呢?公儀休解釋說:“我正是因為喜歡吃魚,才堅決不接受這條魚的。你們想,如果我今日收下了這條魚而導(dǎo)致有朝一日丟了相位,雖然我喜歡吃魚,卻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祿買魚吃了。如果我不收這條魚,保住自己的相位,就能夠長久地靠自己的俸祿買魚吃了?!?/p>
就公儀休拒魚這件事來說,這公儀休相國的“覺悟”還真比今天的有些“人民公仆”高。(換成今天的某些領(lǐng)導(dǎo),你那條大魚就是用純金打造的他也敢收!)公儀休的“覺悟”之高,首先高在他的明智上。
“魚我所欲也,相位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相位也。”公儀休在拒魚時念沒念叨這段話我們不清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公相國終究為自己的前程果斷克制了愛魚之念,他的這一抉擇無疑是明智的。無論今人古人,總有許多人一旦利益障目,就變得是非不明鼠目寸光,被眼前利益牽著鼻子走,以致做了眼前利益的犧牲品。而公儀休始終沒忘記凡事要權(quán)衡利弊得失,懂得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因貪圖眼前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的道理。公儀休面對眼前利益的清醒和明智,和今日官場那些一朝大權(quán)在握,便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謀私,迫不及待大撈特撈,最終身敗名裂、身陷囹圄的短視之徒相比,是不是要勝出多多?
公儀休的“覺悟”更體現(xiàn)在他老人家對法制對規(guī)則的敬畏上。實事求是地說,公儀休并不是不愛人家送上門來的這條魚,他之所以沒有收下這條送上門來的不義之魚,是因為他不愿意冒丟官棄職的風險;也就是說,作為相國的他還有所畏懼。收下一條魚,也許還不至于被免官去爵,公儀休卻把它看作是對法制和規(guī)則的破壞。有了這樣的開頭,以后的事情就難以預(yù)料了。正是對法制和規(guī)則的敬畏,促使公儀休行事謹慎,利益當頭時能三思而行,自覺用法制和規(guī)則來約束自己?!皯址ǔ瘶?,欺公日日憂”,公儀休于此論大概是深有體會的?!捌酃钡娜艘苍S能得逞于一時,卻往往難有善終。“懼法”的人也許會有諸多的牽絆,卻能生活得坦坦蕩蕩,不必時時懼怕法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抵御種種誘惑,最終順利繞過人生路上諸多私欲的陷阱。
今人說的“覺悟”,常常與“階級”結(jié)合起來,被想當然地加了太多的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仿佛一說“覺悟”,就上升到了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高度。如此一來,當然就以為今人的“覺悟”要比古人高了。其實,在共產(chǎn)主義道德還只是一種美好追求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還是應(yīng)回到“覺悟”的本義上。做到不被眼前利益蒙蔽心靈、敬畏法律和規(guī)則是最高的“覺悟”。
劉寵
劉寵,字祖榮,東漢牟平人。是齊悼惠王劉肥之孫,牟平侯劉渫的后代。青年時期,劉寵因“明經(jīng)”被舉薦為孝廉,出任濟南郡東平陵縣令,政績有聲。后升任豫章、會稽太守,簡除煩苛政令,禁察官吏的非法行為,政績卓著。后升職入京,山陰縣(會稽郡首縣,今浙江紹興)有五六位須眉皓白的老人,特意從鄉(xiāng)下遠來給他送行,每人帶百文錢贈他。劉寵不肯接受,只從許多錢中挑選一個最大的收下,以作紀念,后人便稱他為“一錢太守”。清代監(jiān)察御史楊維喬在詩中寫道:“居官莫道一錢輕,盡是蒼生血作成。向使特來拋海底,莒波贏得有清名。”
劉寵入京后,歷任宗正大鴻臚、司空、司徒太尉等職。一次他出京到外地,路經(jīng)亭舍,想進去休息片刻,管亭舍的官吏拒而不納,說:“我們這里特意整頓灑掃一番,專門等待劉寵大人的到來,你有什么資格來住呢!”劉寵聽了,一言不發(fā),悄然離去。時人稱頌他是一位忠厚長者。
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年),劉寵被免職,返回鄉(xiāng)里。后卒于家中,葬牟平莒島(現(xiàn)養(yǎng)馬島)。其一生清廉儉樸,在《后漢書?循吏傳》中被奉為楷模。清代著名文人宋克智在詩中寫道:“冷落東牟漢室親,堅持清節(jié)作名臣。到今千有余年后,占得吾鄉(xiāng)第一人。”
無私無畏的楊震
提起東 *** 楊震,不少人感到陌生,有些人只是對他的卻金“四知”熟悉。這個史料,在反腐敗的文章里是經(jīng)常被引用的。
還是從這個史料入手,來認識楊震吧。楊震在出仕東萊太守期間,因公務(wù)途徑昌邑??h令王密本是荊州的茂才,曾得到楊震的推薦。這天已夜里,王密謁見楊震時,從懷里取出金10斤相贈。楊震毅然拒絕,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說:“暮夜無知者?!睏钫疬€是推卻不受,嚴肅地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見他如此廉正摯誠,只好羞愧地出門而去。
楊震是宏農(nóng)華陰(今屬陜西)人,曾執(zhí)教講學20余年,年50始出仕,歷任荊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職。他是大器晚成,雖50歲才當官,但官運亨通。按說,這么大的年紀才當上官,是很不容易的,用今天某些貪官的話講,有權(quán)不用就會過期作廢。但他卻為政清廉,無私無畏,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敢于同邪惡勢力斗爭,直至被誣自殺。
在廉潔方面,卻金說“四知”,只是楊震不接受私人饋贈的一個例子。是不是他的薪水很高?非也。楊震的生活并不富裕,他的家人,經(jīng)常吃青菜和粗糧,出門皆以步代車。親朋故舊誠意勸他,要他為自己的子孫后代著想,趁當官之際開辦私人產(chǎn)業(yè),從中牟取利潤。但是,楊震始終沒有同意。他說:“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意思是不給子孫購置產(chǎn)業(yè),而是留下了清白廉正的名聲,不也是十分豐厚的遺產(chǎn)嗎!
無私方能無畏。盡管楊震謂位列三公,但他從不阿諛權(quán)貴,也不愿慷公家之慨去討好他人,而是正色當朝,糾偏糾妄。漢安帝的奶母王圣,仗著撫養(yǎng)安帝有功,不但自己為非作歹,而且慫恿女兒佰榮在宮里恣意驕淫,行賄受賄。楊震為此上疏安帝,要求“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斷絕佰榮,莫使往來”。但是,由于安帝的屁護,王圣阿母和女兒佰榮更是肆無忌彈。佰榮又與朝陽侯劉護的堂兄劉私通。劉娶佰榮為妻以后,也因而得以襲劉護之職而擢位侍中。對此,楊震義憤填膺,再次上疏諍諫,指出劉拜官封侯“不合經(jīng)義”,要求將侍中之位傳襲給劉護的同母弟劉威。但安帝不僅置之不理,反而在中常侍樊豐和侍中周廣、謝惲等人的煽動下,為王圣阿母大修第宅。
延光三年,樊豐等人趁安帝東巡泰山的機會,偽詔爭相修建住宅。不久,樊豐等人聽說楊震在調(diào)查此事,害怕真情泄漏,便共同造謠中傷楊震,又奏請安帝收回楊震的太尉印綬,將他遺返原籍。當楊震行之城西幾陽亭時,慷慨地對子侄和隨從們說:“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誅,惡嬖女傾亂而不能禁,何面目復(fù)見日月!身死之日,以雜木為棺,布單被裁足蓋形,勿歸家次,勿設(shè)祭祠。”說罷,飲鴆酒而死,年70有余??梢哉f,楊震的自殺,不是自身有罪的畏罪自殺,也不是走投無路的無奈自殺,而是以自己的死來抗爭社會的不公。
好在歷史是公正的。順帝時,楊震得到 *** 。朝廷為嘉獎他的忠貞,以禮改葬于華陰潼亭(今陜西潼關(guān)關(guān)西大道北),并立于石上,其碑至今猶存。楊震雖然已死了1876年了,但他和他的卻金“四知”,仍被世人所傳頌。
海瑞
一代清官――海瑞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 *** 政治家。海南瓊山(今??冢┤耍秩曩t,自號剛峰。他自幼攻讀詩書經(jīng)傳,博學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并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云南司主事,上書批評世宗迷信巫術(shù),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獄。世宗死后獲釋。隆慶三年(1569年)調(diào)升右僉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懲治貪官,打擊豪強,疏竣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后被排濟,革職閑居16年。萬歷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僉都御史,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兩年后病死于南京。
海端一生居官清廉,剛直不阿,深得民眾的尊敬與愛戴。據(jù)說聽到他去世的噩耗時,當?shù)氐陌傩杖缡вH人,悲痛萬分。當他的靈柩從南京水路運回故鄉(xiāng)時,長江兩岸站滿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遺像,供在家里。關(guān)于他的傳說故事,民間更廣為流傳。后經(jīng)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編成了著名的長篇公案小說《海公大紅袍》和《海公小紅袍》,或編成戲劇《海瑞》、《海瑞罷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樣,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典范、正義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