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揉捻茶葉要多長時間
信陽毛尖綿延千年,制茶的工藝一脈相承。“就算現(xiàn)在有了制茶機器,最核心的還得是茶農對火候的把控。輕或重了、燙或涼了,都會影響茶的品相和口感”。
1、采摘出來的新鮮茶葉
2、過篩,采摘的鮮葉用過篩機按不同的品種、等級、采摘時間進行分類,剔除雜物,以便分別攤放。
3、攤放,將篩選后的鮮葉,每隔一小時左右輕翻一次,攤放至青氣散失、葉質變軟。
4、殺青,滾筒殺青機,溫度在120℃左右,時間約為2分鐘。殺青適度的標志是茶葉顏色暗綠,葉質柔軟,略有粘性,緊握成團,略有彈性,青氣消失,略帶茶香。
5、揉捻,待殺青葉冷卻后,冷揉。揉捻時間高檔茶控制在10~15分鐘,中低檔茶控制在20~25分鐘。揉捻后的毛尖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握后有粘濕的感覺。
6、理條,把揉捻后的茶青打散搓成條狀,溫度在100℃左右。
7、熟鍋,鍋呈40°傾斜,溫度在80~100℃之間。熟鍋即人工“理條”,7~10分鐘后,逐漸形成毛尖緊細、圓直、光潤的外形。
8、烘焙、提香,最后一個步驟,將茶葉進一步干燥,達到含水量 6% 以下,提升毛尖香氣。分類、包裝、封箱之后,就可以發(fā)往各地啦!
2. 揉捻茶葉要多長時間才能喝
殺青時間2-3min(如果沒有機械一般在5-7分鐘),投葉量1500~2000kg/h,筒壁溫度250~300℃,殺青以悶殺青為主。如鮮葉成熟度高或者天氣干燥,鮮葉含水分較少,可在殺青前適當灑水,灑水比例為鮮葉重量10%~15%。
殺青度即殺青程度,殺青后葉質由硬脆變?yōu)槿彳?,葉色變暗,葉質柔軟,草氣減弱即為殺青適度。此時茶葉略有黏性,手捏成團,松手即散,含水率60%左右。
3. 茶揉捻機要揉捻幾分鐘
揉茶機揉桑葉的方法
1、揉捻開始前,先清理揉盤及揉捅殘余物,檢查各部分螺拴是否松動并緊固。
2、轉動手輪,開啟揉捅壓蓋,按揉捻機投葉量裝葉,切勿過多或過少,否則影響揉捻質量,
3、關閉揉桶壓蓋,按揉捻工藝所需時間(烏龍茶約3—4min)和加壓壓力(輕壓0.5min——重壓1min——輕壓0.5min——重壓2min——松壓出茶)進行揉捻。
4、揉捻完后,開啟茶門閂,讓揉桶繼續(xù)運轉數(shù)轉,待茶葉落出茶門后,停機旋啟揉蓋,清掃殘留茶葉,關閉出茶門進入下一次作業(yè)。
4. 茶葉揉捻機揉捻時間
揉捻,制茶工序中的一種,大部分茶葉制作過程都有這個工序,傳統(tǒng)的白茶沒有揉捻工序,但現(xiàn)在的新工藝白茶也加了輕柔這一工序。所謂的揉捻可以理解為兩個動作,一個揉,揉即使茶葉成條,一個捻,捻可使茶葉細胞破碎,擠出茶汁,使茶汁附在茶條表面,增加粘性,有利于茶葉外形形成,既用這樣的方法使茶葉面積縮小卷成條形。揉捻的要求,先輕后重,逐步加壓,輕重交替,最后不加壓。最開始的時候不加壓,使茶葉沿著它的葉脈卷成條,后加壓使細胞破碎。揉捻的作用,一是使茶葉成條形,二是使茶葉中的細胞破碎,茶汁溢出附在茶葉表面,有利于增加茶湯濃度,這也是洗茶快速出湯的原因。茶葉揉捻的越重,茶葉越不耐泡。揉捻的程度要求,三級以上的葉子成條率要達到80%,三級一下的晚達到60%,揉捻葉細胞破壞率要達到45%-55%,茶汁附在茶葉表面,手摸有濕潤感。
5. 手工茶葉制作過程要幾揉捻幾次
1、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與拇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藉兩指的彈力將茶葉摘斷,采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
有的采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有的多采一葉叫一心二葉,也有一心三葉。
2、萎凋
采摘下來之茶青須于日光下攤曬,或利用熱風使茶青水分適度蒸散,減少細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細胞膜之半透性,而細胞中各化學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發(fā)酵作用的進行,攪拌后攤平于笳藶上。
3、炒青
茶青萎凋至適當程度即以高溫炒青破壞葉中酵素活性停止發(fā)酵的繼續(xù)進行,并可除去鮮葉中的臭青味,而鮮葉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于揉捻。
4、揉捻
將炒青后之茶葉置入揉捻機內,使其滾動并形成卷曲狀,由于受到揉壓,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擠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沖泡時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湯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樣。
5、團揉
團揉是以布巾包裹茶葉使其成為一圓球狀,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捻機來回搓壓,并不時將茶葉攤開打散以散熱,團揉過后的茶葉茶身將更為緊結而形成半球形或球形茶。
6、渥堆
由于茶青水分頗高,堆放后會發(fā)熱,且引發(fā)了微生物的生長,就因為熱度與微生物關系,使茶青產生了另一種的發(fā)酵,茶質被「降解」而變得醇和,顏色被氧化而變得深紅,這就是所謂的「普洱茶」。
7、干燥
干燥是利用干燥機以熱風烘干揉捻后之茶葉,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利于貯藏運銷,通常為了能使內外干燥一致,常采用二次干燥法,先使其達到七、八成干燥,然后取出回潮,再進行第二次的干燥。
8、緊壓
緊壓就是把制成的茶蒸軟后加壓成塊狀,這樣茶就被稱為「緊壓茶」,除便于運輸、貯藏外,蒸、壓、放的過程中也會為茶塑造出另一種老成、粗獷的風味。
蒸使茶再多熱受潮。
壓利用茶葉本身的膠質使葉子緊密連結在一起,穩(wěn)定了往后陳放期間受潮、陳化的速度。
6. 綠茶揉捻需要多長的時間
炒青是制茶工序的第三步,下面介紹一下制茶的順序和方法。
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與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藉兩指的彈力將茶葉摘斷,采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有的多采一葉叫一心二葉,也有一心三葉。則另有單人式、雙人式采茶機,可利用機械采茶,既省力且快速。
日光萎凋
采摘下來之茶菁須于日光下攤曬,或利用熱風使茶菁水分適度蒸散,減少細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細胞膜之半透性,而細胞中各化學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發(fā)酵作用的進行,攪拌后攤平于笳藶上。
炒青
茶青萎凋至適當程度即以高溫炒青破壞葉中酵素活性停止發(fā)酵的繼續(xù)進行,并可除去鮮葉中的臭青味,而鮮葉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于揉捻。
揉捻
將炒青后之茶葉置入揉捻機內,使其滾動并形成卷曲狀,由于受到揉壓,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擠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沖泡時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湯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樣。
團揉
團揉是以布巾包裹茶葉使其成為一圓球狀,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捻機來回搓壓,并不時將茶葉攤開打散以散熱,團揉過后的茶葉茶身將更為緊結而形成半球形或球形茶。
渥堆
一般茶青制作到揉捻已算告一段落,剩下的只是干燥,但「后發(fā)酵茶」在殺青、揉捻后有一堆放的過程稱為「渥堆」,也就是將揉捻過的茶青堆積存放,由于茶青水分頗高,堆放后會發(fā)熱,且引發(fā)了微生物的生長,就因為熱度與微生物關系,使茶青產生了另一種的發(fā)酵,茶質被「降解」而變得醇和,顏色被氧化而變得深紅,這就是所謂的「普洱茶」。
干燥
干燥是利用干燥機以熱風烘干揉捻后之茶葉,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利于貯藏運銷,通常為了能使內外干燥一致,常采用二次干燥法,先使其達到七、八成干燥,然后取出回潮,再進行第二次的干燥。
緊壓
緊壓就是把制成的茶蒸軟后加壓成塊狀,這樣茶就被稱為「緊壓茶」,除便于運輸、貯藏外,蒸、壓、放的過程中也會為茶塑造出另一種老成、粗獷的風味。
蒸
使茶再多熱受潮。
壓
利用茶葉本身的膠質使葉子緊密連結在一起,穩(wěn)定了往后陳放期間受潮、陳化的速度。
放
繼續(xù)緊壓前一些成分的降解與陳化,使茶質變得更醇厚。緊壓茶的陳放年份是決定市價很重要的因素,當然陳放的品質也很重要。
緊壓的形狀有圓餅狀、有方磚形、有碗狀、有球狀、有柱狀...等,緊結程度也所不同,有些緊壓茶只要用手一剝就可以剝開,有些緊壓茶就非得用工具不可。緊結的程度也會影響陳放的效果,緊結程度高者,陳放的效應慢,茶性顯得結實,緊結程度低者,陳放的效應快,茶性顯得豪放。
7. 揉捻茶葉要多長時間才好
揉捻時間10—20分鐘,根據(jù)葉子老嫩程度,延長或縮短時間,揉捻壓力應按先輕后重再輕的原則視葉而壓,后不加壓,揉一分鐘即出桶。
8. 揉捻茶葉要多長時間好
揉捻開始前,先清理揉盤及揉捅殘余物,檢查各部分螺拴是否松動并緊固。
2.
轉動手輪,開啟揉捅壓蓋,按揉捻機投葉量裝葉,切勿過多或過少,否則影響揉捻質量,
3.
關閉揉桶壓蓋,按揉捻工藝所需時間(烏龍茶約3—4min)和加壓壓力(輕壓0.5min——重壓1min——輕壓0.5min——重壓...
4.
揉捻完后,開啟茶門閂,讓揉桶繼續(xù)運轉數(shù)轉,待茶葉落出茶門后,停機旋啟揉蓋,清掃殘留茶葉殘留物就可以了
9. 茶葉揉捻需要多久
揉捻壓力應掌握“輕、重、輕”,以重壓為主,轉速要控制“慢、快、慢”,兩者要相應地配合,即揉捻開始時葉團需要一定壓力,但壓力不宜太大,否則,葉子受單方面力的作用而重疊起來。
10. 制茶揉捻工序
綠茶的制作工藝為采摘、殺青、揉捻、干燥;白茶的制作工藝為萎凋、干燥;黃茶的工藝為殺青、揉捻、悶黃、干燥;紅茶的制作工藝為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黑茶的制作工藝為采摘、殺青、揉捻、渥堆發(fā)酵、干燥;烏龍茶的制作工藝為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
綠茶的分類與制作工藝
綠茶是以采摘鮮葉為原料的,它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殺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
殺青:是制茶的初制工藝之一。殺青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時間內利用高溫破壞鮮葉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多酚類酶促氧化,防止鮮葉變紅,同時,葉片在高溫失水的情況下會變得柔軟,方便揉捻。除此之外,還可以散發(fā)青草味,促進茶香氣的形成。殺青要求做到殺勻殺透,老而不焦,嫩而不生。殺青是形成綠茶形狀和品質的關鍵工序。
黃茶的制作工藝
黃茶的制作主要包括萎凋、殺青、揉捻、悶黃、干燥等工序,其中悶黃是形成黃茶獨特品質的重要工序。
黃茶是我國特有茶類,它的最主要特點就是“黃湯黃葉”,黃茶按照采摘鮮葉的嫩度以及芽葉的大小可以分為三類,即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黃芽茶的代表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黃小茶的代表有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平陽黃湯、溈山白毛尖等;黃大茶的代表有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
悶黃:悶黃的目的是通過濕熱的作用使茶葉中的成分發(fā)生化學變化,這道工序是形成黃茶黃湯黃葉的關鍵工序。
白茶的制作工藝
白茶按照茶樹品種與鮮葉采摘的不同可以分為芽茶和葉茶,芽茶主要有白毫銀針等,葉茶主要有白牡丹、壽眉、貢眉等。
白茶的制作主要包括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萎凋分為室內萎凋和室外萎凋,這一點要視氣候環(huán)境而定。萎凋是形成白茶渾身披滿白毫的主要原因,白茶萎凋過后并沒有揉捻這一工序,因此,茶汁滲出較慢。但是這種制作方法沒有破壞茶葉中酶的活性,讓白茶本身就保持了茶的清香和鮮爽。
黑茶的制作工藝
黑茶是六大茶類中原料成熟度相對最高的,成茶色澤呈黑褐色或油黑色,主要是因為堆積發(fā)酵時間較長造成的。根據(jù)產區(qū)和制作工藝的不同,黑茶可以分為湖南黑茶、四川邊茶、湖北老青茶以及滇桂黑茶等。
黑茶的制作主要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干燥四道工序。如果制成緊壓茶,當茶葉變軟后,可以進行壓制、干燥。
青茶(烏龍茶)的制作工藝
青茶發(fā)源于福建省,是我國特色茶之一,它既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并具有“綠葉紅鑲邊”的特征。根據(jù)產地以及制造工藝的不同,青茶可以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以及臺灣烏龍。
青茶的加工工藝主要有曬青、涼青、做青、殺青、揉捻以及烘焙等工序。
做青:也稱搖青。是在萎凋后將茶葉放在滾筒式搖青機中,使茶葉相互摩擦、碰撞,葉邊緣部分細胞組織破壞,形成綠葉紅鑲邊的特色。
紅茶的制作工藝
在六大茶類中茶多酚的酶性氧化程度最深。紅茶主要發(fā)源于武夷山桐木村,根據(jù)生產歷史的先后以及加工程度的不同,紅茶可以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以及紅碎茶三種。
紅茶的制作主要包括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四道工序,小種紅茶在制作過程中又增加了過紅鍋和熏焙兩道工序。
發(fā)酵:多酚類等成分發(fā)生酶性氧化變化,生成黃色、紅色物質,形成紅茶紅湯紅葉的品質特征;同時大量香氣、滋味物質生成,增加了成茶的香氣和滋味的鮮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