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茶,盛行于汕尾市和揭陽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區(qū),是舊時隆重而又經(jīng)濟的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每當客饑橋輪人上門,熱情好客的女主人就忙活開了:首先將茶葉放進牙缽(一種特制的內(nèi)壁有鋸齒紋的陶器),濕潤后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約3尺長的擂槌(木杵)來回攪拌搗碎,接著將熟花生米、芝麻、薄荷葉等陸續(xù)投入牙缽擂成漿糊狀,放進適量的食鹽,將煮沸的開水沖入即成,故又謂之擂茶。然后主人將炒米等消態(tài)大把大把地放入盛著咸茶的碗里,熱氣騰騰地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團團圍坐在客廳中,邊飲邊嚼,邊扯家常,主人則不時殷勤地為客人添上咸茶、炒米等進行勸飲,眾樂陶陶,別有一番情趣。
海陸豐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葉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壽之功效。吃咸茶的習俗,代代相傳,由來已久。清代茹敦如《越言釋》載:“江廣間有擂茶,是羌鹽煎茶遺制,有存古意。”清道光年間海豐舉人黃漢宗亦有詩云:“海豐時俗尚咸茶,牙缽擎來共一家。厚薄人情何處見,看她多少下芝麻。”寫出了清代海陸豐吃咸茶的盛況和人間世俗情態(tài)。
如今,海陸豐人還延續(xù)著這一古老的習俗。除平時在家里以食咸茶頂替早、午餐外,舉凡婚娶、壽訂、添丁、新居落成、外地遠歸、病愈出院、遇險脫難等,定要請鄰居、親戚、朋友、同事等到家大擺“咸茶宴”。如男方向女方定婚要請“定頭茶”,女方則要回請“定婚茶”。病人出院答謝慰問的人,要請“過運茶”。同時,它還是溝通鄰居同事感情的一種交際手段。故民謠云:“海豐婦女興咸茶,牙缽擂起鬧喳喳,敬老愛幼在此睇,不在炒米減與加”。
改革開放以來,婦女走進社會曰多,在機關、在學校,每當“食茶晏”時辰一到,她們總要湊合起來解決“茶癮”,像做“課間操”一樣,“消除疲勞,振作精神”,再投入工作。
在紅白喜事中,還風行“泡茶”(油麻茶、炒米茶或菜茶,屬群體性的茶文化活動)。
凡新宅入火、訂婚完爛信娶、生男育女、遠行歸來、逢年過節(jié)、病痛痊愈、化險為夷、消災匿禍、喪家白事,乃至現(xiàn)代平反冤案、兒孫考上大學等等也都要“泡茶”。有人發(fā)表文章說:“遇白事,絕不以咸茶請人。”誤矣!其實白事食咸茶更多:女界奔喪要食咸茶,死人頭七(日)、二七(日)、三七(日)要食咸茶,完墳要食 “辭山茶”,百日之中每旬夜晚要食“丁憂茶”,周年要食“對年食”何以見得“絕不以咸茶請人”?
總而言之,茶在海陸豐人心目中,占有一定位置,把它作為送禮上品,男女訂婚要送茶;新娘過門三朝要送茶;改革開放以來,人們?nèi)ジ郯奶接H也要送茶等等,不勝枚舉。
咸茶,作為茶道的主體,陳守繼先生說:“能夠在海陸豐福佬地區(qū)長時期流行,發(fā)展成一種有特色的文化,婦女功不可沒。”
入夏以來,汕尾市的鄉(xiāng)村圩鎮(zhèn),時興吃擂茶。每當親戚朋支來訪,熱情敗槐好客的海陸豐農(nóng)民,便立即動手制作擂茶招待,倍感親切。
擂茶,也叫咸茶。全國農(nóng)村吃擂茶的地方高枯碰并不多,廣東的汕尾市和揭西縣以及桂、贛、湘西的部分地區(qū),才有此習俗。吃擂茶時,先將綠茶葉、熟花生米、芝麻一起放進擂缽(一種特制的內(nèi)壁有牙紋的陶缽),用石榴木做的擂槌,來回攪拌搗碎成稀粉糊,放入少許的羌鹽,然后將煮沸的開水沖入,即成擂茶。海豐縣城以及沿海一帶的鄉(xiāng)鎮(zhèn),吃擂茶時,還加進加工好的芹菜、蔥、蒜、蝦米、魷絲,味道極佳,刺激食欲。陸河、揭西一帶的農(nóng)村,卻喜歡拌人炒米花,外佐以一碟酸浸蒜頭或蕎頭,清脆爽口,別有風味。
著名民間文學家鐘敬文的故鄉(xiāng)海豐縣公平鎮(zhèn)一帶,習慣將剛煮熟的大米飯泡在咸茶里,加進各樣香菜配料,他們叫做“飯茶”,權(quán)作點心,解渴充饑。 吃擂茶的習俗,古已有之。清代茹敦和在其所著《越言釋》中記載:“江廣間有擂茶,是羌鹽煎茶遣制,有存古意。”清代知名舉人海豐的“阿凡提”黃漢宗曾寫一詩:“海豐時俗尚咸茶,牙缽擎來共一家,厚薄人情何處見?看她多少下芝麻。” 盛夏吃戚談擂茶,能消暑止渴,生津潤肺,又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寒冬吃擂茶,可促進新陳代謝,卸寒保暖。
姓 名:
聯(lián)系電話:
留言備注:
缺乏明確的中心思想。
每一張都是藝術品。
令人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