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作家簡介
中國現(xiàn)代、當代作家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每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隨后連續(xù)發(fā)表《孔乙已》《藥》《阿Q正傳》,成功地塑造了阿Q這一典型形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說集《吶喊》,為革命現(xiàn)實主義的新小說奠定了基礎,其后又發(fā)表了《祝?!返戎≌f和《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野草》等著名散文?!八?一二”大屠殺后,定居上海,專門從事寫作,成為堅定的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先后主編刊物和寫作雜文《記念劉和珍君》《“友邦驚詫”論》等,此外還翻譯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國作家的作品。他是現(xiàn)代世界文壇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國后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1)作品集簡況:
①小說集兩部:《吶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 ②歷史小說集一部:《故事新篇》(1922-1935)
③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舊事重提》) ④散文詩集一部:《野草》(1927) ⑤雜文集十六部:
《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1926)《而已集》(1927)《三閑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調(diào)集》(1922-1933)《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1934-1936)《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
⑥翻譯了俄國作家果戈里的《死魂靈》,原蘇聯(lián)作家法捷耶夫的《毀滅》等作品。 (2)魯迅小說集所收作品
①《吶喊》:《狂人日記》《孔乙己》《藥》《明天》《一件小事》《頭發(fā)的故事》《風波》《故鄉(xiāng)》《阿Q正傳》《端午節(jié)》《白光》《免和貓》《鴨的喜劇》《社戲》。
②《彷徨》:《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長明燈》《示眾》《高老夫子》《孤獨者》《傷逝》《涓生、子君》《弟兄》《離婚》。
③《故事新編》:《序言》《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懷舊》。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紹興人,現(xiàn)代散文家。“文學研究會”發(fā)起人之一,“五四”運動時期提倡“人的文學”,三十年代和林語堂一起鼓吹“閑適幽默”小品,抗戰(zhàn)時期曾任偽職,著有《自己的園地》及《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等。
柳亞子(1887-1958)江蘇吳江人,現(xiàn)代著名詩人。工于舊詩,尤長于七言,詩詞具有愛國精神,著有《磨劍室詩集、詞集、文集》。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現(xiàn)代文學家、學者。首先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揭開了“五四”文學革命運動的序幕;發(fā)表新詩集《嘗試集》。對“五四”運動有一定貢獻。主要作品有《胡適文存》等。
郭沫若(1892-1978)我國現(xiàn)代杰出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筆名沫若,一署郭鼎堂。四川樂山人,1918年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1921年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組織“創(chuàng)造社“,并
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女神》。抗日戰(zhàn)爭時期,創(chuàng)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歷史劇。解放后,發(fā)表了《蔡文姬》等戲劇,著有《奴隸制時代》等書,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葉圣陶(1894-1988)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會活動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他編過《小說月報》和《中學生》等刊物,1921年,他與沈雁冰、鄭振鐸等組織“文學研究會”,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倪煥之》,這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早出版的長篇小說之一。童話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有《小記十篇》。
茅盾(1896-1981)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人。1921年與鄭振鐸、王統(tǒng)照等發(fā)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主編《小說月報》。1927-1928年第一次用“茅盾”作筆名發(fā)表了中篇小說《幻滅》(《幻滅》《動搖》《追求》是茅盾的《蝕》三部曲)。1932年完成了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子夜》(吳蓀甫、趙伯韜);此外發(fā)表了《林家鋪子》《春蠶》(《春蠶》《秋收》《殘冬》是茅盾的《農(nóng)村三部曲》)等名著。1940年到延安講學,寫了《見聞雜記》。1941年,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霜葉紅于二月花》,劇本《清明前后》等。茅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者之一,是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
郁達夫(1896-1945)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浙江富陽人。“創(chuàng)造社”主要成員之一,主編《創(chuàng)造月刊》。1921年完成了其處女作:短篇小說《沉淪》。1923年寫了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和《薄奠》,這是他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高峰。1937年以后,積極參加抗日活動。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隊殺害。
田漢(1898-1968)字壽昌,湖南長沙人。我國革命戲劇奠基人和戲劇改革運動的先驅(qū)者,我國早期革命音樂、電影、戲劇界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的新歌劇《揚子江的暴風雨》,為革命歌劇的發(fā)展起了奠基作用,他還同音樂家聶耳、冼星海、賀綠汀合作,創(chuàng)作了《畢業(yè)歌》《義勇軍進行曲》等優(yōu)秀歌曲,其中《義勇軍進行曲》被確定為新中國的國歌。解放后,創(chuàng)作了話劇《關漢卿》《文成公主》等。
朱自清(1898-1948)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字佩弦,江蘇蘇揚州人。祖籍浙江紹興,文學研究會成員。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他的優(yōu)秀散文《春》《背影》《荷塘月色》《綠》都選入中學教材。
鄭振鐸(1898-1958)現(xiàn)代作家、文學史家。筆名西諦。福建長樂人。1921年與茅盾、王統(tǒng)照發(fā)起成立我國第一個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先后主編《小說月報》《文學周刊》和《世界文庫》。1937年寫成長詩《瀘溝橋》。短篇小說集有《取火者的逮捕》。文學研究著作有《文學大綱》《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等。
瞿秋白(1899-1935)現(xiàn)代作家、政治活動家、文藝理論家。原名爽,又名霜,出身于江蘇省常州一個破落的書香人家,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35年5月18日英勇就義,作品有《瞿秋白文集》。
聞一多(1899-1946)現(xiàn)代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本名家驊,湖北浠水人,早年參加“新月社”,著有詩集《紅燭》《死水》。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殺害。全部著作由朱自清編成《聞一多全集》。
老舍(1899-1966)現(xiàn)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合作有解放前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建國后創(chuàng)作的話劇《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等。因話劇《龍須溝》的創(chuàng)作1950年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zhèn),當代作家。
197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75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fā)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chuàng)刊《美文》。1993年創(chuàng)作《廢都》。1997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2003年,先后擔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憑借《古爐》 ,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
中文名:賈平凹(讀音:jiǎ píng wā)
別名:賈平娃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zhèn)
出生日期:1952年2月21日
職業(yè):當代作家
畢業(yè)院校:西北大學中文系
主要成就:《浮躁》獲得美孚飛馬文學獎銅獎,《廢都》獲法國費米娜文學獎,《秦腔》獲第1屆紅樓夢獎首獎,《秦腔》獲第7屆茅盾文學獎
代表作品:《商州》、《浮躁》、《廢都》、《白夜》、《秦腔》、《古爐》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zhàn)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迸c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堪稱現(xiàn)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響著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xiàn)代作家、現(xiàn)代知識分子。魯迅同時又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創(chuàng)造了“內(nèi)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并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的“現(xiàn)今想要參與世界上的事業(yè)的中國人”的文學。他與同時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一樣,在關注本民族的同時,也在關注著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并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