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紫砂壺時,有經驗的壺友常從“泥、形、工、款、功”這五個方面來衡量和判斷每把茗壺的品質,部分壺林高手還能將“功力”提升至鑒賞“形、神、氣、態(tài)”等抽象審美的高度?!皦厣碇苷齽蚍Q,口蓋配合得當,流、把、鈕同一軸線且端正不偏斜,明接要干凈利落,暗接要和順流暢。”這些基本已成為選壺的通則,然而還有一些小細節(jié)常會被壺友們忽視,有的甚至連制壺高手也未必真正認識到,或不以為然。
??? 1.壺蓋的子口(壺墻的泥圈)高度,常見尺寸多在10mm左右,倒茶時會有落帽之憂。個人觀點,以大于15mm為適宜,有些壺型,口蓋大者,子口高度增至18~20mm也無妨。較高的子口,在泡鐵時,還兼有下壓茶葉的功能。
??? 2.壺蓋子口的泥圈厚度,常見尺寸多在1mm左右,有些工手或許為顯示其制作功力,有意制作的更薄,甚至只有0.7~0.8mm,(薄胎壺除外),殊不知,太薄的子口強度不夠,在壺蓋頻繁開、合及使用過程中,很容易被磕碰壞。個人觀點,子口的泥圈厚度以1.5mm左右為適宜,有些壺型,口蓋大者,子口的泥圈厚度增至1.8mm也無妨。
??? 3.壺蓋(座片)的邊緣和壺口(坨子)的內、外邊緣,要做倒角或圓角處理,使邊緣線條鈍化。因為較銳的邊緣,極易在磕碰后形成或大或小的缺口,影響壺的品相。
??? 4.壺蓋的形狀,要選擇不容易積垢、易于清潔的那種,(花貨和特殊壺型除外),有利于擦洗和泡養(yǎng),臉面清爽。
??? 5.壺蓋上的“鈕”,也稱“的子”,其大小和形狀要便于拿捏穩(wěn)當。若壺蓋因此而落地,其性質等同于人頭落地,壺緣盡矣。有些壺型沒有“的子”,更應注意壺蓋的拿捏方式,要知道,泡茶時,壺蓋會非常燙手的。
??? 6.紫砂壺的胎體厚度,個人觀點,以厚實者為佳。一則,符合紫砂茗壺古樸雅拙的厚重的質感,二則,壺體具有足夠的強度可抵御不可預計的外力傷害,以確?!伴L命百歲”。砂壺燒成后的胎體厚度,以大于3mm為佳。
??? 7.流的根部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壺的出水。流的根部位置若接近壺底,則水壓充足,出水有力,并可減少倒水時壺的口蓋部溢出茶水的機會;流的根部位置若接近壺口,水壓會有所欠缺,倒水時,壺身的傾側角度增大,口蓋部溢水的可能也隨之增加。
??? 8.壺的嘴型也要稍加留意,尖、長、薄的壺嘴,容易受傷;粗、短、厚的壺嘴,比較“強壯”。流管內要干凈平滑。
??? 9.壺的出水孔,常見的有三種:獨孔、球孔、網孔。個人觀點,網孔最為適宜;獨孔倒茶水時攔不茶葉;球孔有礙壺內的清潔工作,孔密殼薄,易碎會掉。
??? 10.壺內網孔的孔徑,不宜選取密而小的。因孔徑過小,水流經過時會受到水的張力影響,阻力增加,流速下降,動能減少,出水不爽。個人觀點,網孔的孔徑以不小于3mm為宜。
??? 11.壺內網孔區(qū)域內的小孔分布要均勻,且網孔區(qū)域的中心,應與壺嘴的中心線對齊,徹底消除出水水流偏斜、泛花的潛在因素。
??? 12.壺蓋上的氣孔與壺嘴口徑的比例關系要得當,以確保出水順暢
??? 13.壺底和內壁是否處理的干凈平整,有無殘留的泥點和泥塊,即俗稱的“推墻刮底”,此項處理工序,是衡量一個工手“功力”的重要標準。
紫砂壺與其他藝術品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義,則“藝”將不復存在。
敲擊壺聽聲音,紫砂壺的聲音應該是比較“悶”的那種陶罐聲,如果敲擊聽到的是“叮?!钡拇善髀暎@樣的壺不碰。聽聲是為了辨別一下壺的燒制溫度,“叮?!钡穆曇羰菈卮苫穆曇簦话闶菨{壺或者是假壺(化料)。
???? 原礦紫砂壺(器)的識別方法:首先,看顏色。顏色特別鮮亮、鮮艷的壺不買!(基本化料的,自然界色彩斑斕鮮艷的色是警示色);綠色的、蘭色的顏色怪異的壺不看! (綠色、銅綠、非常紅的通常都是加過化工料)
???? 第二,看手感。紫砂壺就要有顆粒感,原礦壺顆粒是比較清晰、干凈的。原礦顆粒看上去分布是不均勻的,比較自然。另外原礦紫砂壺是有雜質的,而且雜質還不少,這些雜質不光是鐵質。這些雜質通常表現為黑色顆粒,在壺表分布不均勻,所以很多真正原礦壺出窯時是比較難看的,看上去過分干凈和均勻的壺需要小心。還有一點,紫砂壺的分量感也很重要,拿在手里沒有分量感的紫砂壺不看!真正紫砂壺體重(薄胎壺比較輕的除外)。
???? 第三,就是要聽。敲擊壺聽聲音,紫砂壺的聲音應該是比較“悶”的那種陶罐聲,如果敲擊聽到的是“叮?!钡拇善髀暎@樣的壺不碰。聽聲是為了辨別一下壺的燒制溫度,“叮?!钡穆曇羰菈卮苫穆曇?,一般是漿壺或者是假壺(化料)。朱泥壺也有叮叮的聲音,壺友要自己判斷是否朱泥或加料的朱泥。
???? 最后一點很關鍵,看壺表面水色。壺表面水色好的要小心,如果是未泡養(yǎng)過的壺,看上去水色就很好的,這種壺盡量不要!出現這種情況,一是泥細,漿泥。壺表面漿厚,看壺的顆粒都被表面一層漿裹著,或者更本就看不出顆粒,因為透氣性大大折扣,失去紫砂的味道了,紫砂壺應注重“砂”感;二是泥料里含有化料,煉泥的時候加入了“芒粉”,做成的壺水色好看,壺顏色均勻。
姓 名:
聯系電話:
留言備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