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葉的微生物檢驗
茶葉 落菌數有要求
取烘青類茶葉在冷卻和內包裝出產環(huán)節(jié)的茶樣,剖析其中雜菌總數、大腸菌群最近似數、霉菌總數的傳染情形表明:空氣中微生物二次污染及手部細菌二次交叉感染,是雜菌總數、大腸菌群最近似數、霉菌總數都呈數十倍的增添,重大影響了茶葉的衛(wèi)生品質。
2. 茶葉微生物檢測方法
要辨別茶葉是否霉變,可將茶葉放置手中,在光亮處看或輕嗅即知,若有霉味就是發(fā)霉了。受潮發(fā)霉的茶,一般可以在表面看到白色的霉斑,尤其沖泡時這種氣味更為明顯,而且茶葉有澀感,沒有了原來的香氣。
茶葉發(fā)霉是因為受了青霉、曲霉等微生物的污染,喝了對人體會有一定的損害,如導致頭暈、腹瀉,甚至引起重要器官壞死。茶葉應該放在干燥處保存,以防霉變。
3. 茶葉成分檢測
茶之所以能提神,是因為在茶中含有咖啡堿,所有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茶,都含有咖啡堿,所以,所有的茶都能提神! 越是新鮮而綠色茶葉中,含有較多的咖啡堿刺激性成份。這些成份如在人體內刺激了腦神經,就形成精神興奮,達到提神作用。新鮮青綠的普洱茶,和陳期短的青生普洱茶,所含的剌激性成份比其它茶種都來得多,飲后對提神功效特別強。 在茶葉中含有多種生物堿,咖啡堿是其中之一。茶葉中的生物堿除咖啡堿外,還有可可堿和條堿。其中以咖啡堿的含量最多,約占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葉中的生物堿含量常以測定咖啡堿的含量為代表??Х葔A易溶于水,是形成茶葉滋味的重要物質。 咖啡堿,具有興奮大腦神經和促進心臟機能亢進的作用。過量飲(食)用,能擾亂胃液的正常分泌,影響食物消化,還能使人產生心慌、頭暈、四肢乏力等癥狀,是導致“醉茶”的主要因素。對于咖啡堿,隨著頻度和用量的增加,人的耐受能力是越來越高的!
4. 茶葉的微生物檢驗方法
茶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田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較為廣泛。在茶葉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蟲害的侵襲,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茶葉嚴重減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茶葉防蟲技巧,希望對大家種植茶葉有所幫助。
1、以“種”防蟲
即采用適當的種植方式減少病蟲發(fā)生。如開辟新園時用無病蟲的苗木,盡量采取叢栽或條栽的方式,避免過度密植,創(chuàng)造良好的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茶園合理間作,防止大面積單一種植,以保持較豐富的自然植被,減少病蟲大發(fā)生的機率。但在小綠葉蟬發(fā)生嚴重的茶區(qū),茶園不宜間作花生和豆科作物。斜紋夜蛾發(fā)生地區(qū)不宜與紅薯間作。
2、以“蟲”治蟲
保護天敵資源,如對修剪、臺刈下的枝葉,可先堆在茶園附近,以利天敵返回茶園;人工摘除的卵塊、蟲包、護囊等有不少天敵寄主,放在四周有水包圍的壇、缽中,待寄生蜂和寄生蠅羽化飛出后再行處理;用草把收集蜘蛛,釋放于茶園防治害蟲;人工招引益鳥啄食茶園害蟲;保護蝌蚪和青蛙以及養(yǎng)雞鴨防治茶蠶等??扇斯ご罅糠敝澈歪尫盘鞌?,如茶尺蠖絨繭蜂、赤眼蜂、草蛉、食蟲瓢蟲及農田螂蜂、捕食螨等。還可引種天敵昆蟲,開發(fā)和利用生物制劑防治害蟲。如蘇云金桿菌制劑和病毒制劑防治茶尺蠖、茶毛蟲、茶黑毒蛾等鱗翅目害蟲,白僵菌防治茶麗紋象甲和假眼小綠葉蟬,真菌制劑防治黑刺粉虱等。另外可大量繁殖病原微生物,并加工成生物農藥加以利用。
3、以捕(誘)殺蟲
如捕打大尺蠖成蟲,還可捕捉其老齡幼蟲。早春采除茶毛蟲卵塊,捕殺茶毛蟲及刺蛾的群集幼蟲,捏殺卷葉蛾蟲包、蓑蛾蟲袋,還可點燈誘殺成蟲。
4、以采(剪)控蟲
及時采摘,合理修剪,臺刈可改善茶園通風透光條件,抑制喜濕或喜郁閉條件的黑刺粉虱、介殼蟲等發(fā)生??蓽p輕蚜蟲、小綠葉蟬、象甲等多種危險性病蟲危害。對有蟲芽葉要重采、強采。夏秋季節(jié)要盡量多采摘、少留葉。秋季如害蟲多,可延長采摘,適當推遲封園。
5、以耕滅蟲
一般夏秋季節(jié)翻土1-2次為宜。對麗紋象甲發(fā)生嚴重的地塊,在春茶開采前深翻一次,能大量減少害蟲的發(fā)生。冬季結合施用有機肥進行深耕培土,將蠐螬、象甲類幼蟲暴露于地面,使之因環(huán)境不適而死亡或遭天敵捕食。翻土時適當鎮(zhèn)壓,造成蟲蛹機械死亡或翌年無法羽化出土。
6、以肥抗蟲
施用有機氮肥可提高茶樹對茶橙癭螨的抗性;施用石灰不利于薊馬、葉蟬的生存;磷礦粉浸提液作根外追肥可殺傷紅蜘蛛。重施基肥,合理追施春肥、夏肥、秋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平衡施用,并注意排漬和灌水防旱,可顯著提高抗蟲能力。
5. 如何研究茶葉中的微生物
紅茶是發(fā)酵的茶,含有微生物。但不一定是細菌,也有真菌。即使是細菌也是對人體無害的。只有受污染的茶才有害,比如發(fā)霉
6. 茶葉微生物檢驗主要是檢驗什么
是經渥堆發(fā)酵而成的!在這發(fā)酵的過程中就會有微生物的產生,而這些微生物就會改變其茶葉中的成分,導致生茶 熟茶之間的差別,而制茶甘甜、醇厚的味道也依賴于這些微生物。這就是制茶與微生物之間的密切關系。
7. 茶葉微生物檢驗平行報告單樣本
蟲屎茶比黃金還要貴,并且功效眾多,所以市場前景很好。蟲屎茶真假辨別如何能做到呢?蟲屎茶真假辨別是一定要掌握的,不要因為自己不了解,而購買了假冒偽劣產品。蟲屎茶真假辨別要想明確,需要知道真正的蟲屎茶究竟是什么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蟲屎茶真假辨別的方法。
一、觀外形
在學習蟲屎茶真假辨別的時候,其外形死一定要注意的。蟲屎茶是細圓的,為黑褐色的顏色,大小和芝麻差不多。這和我們平時所見到的茶葉是完全不一樣的。
二、看茶色
將蟲屎茶放在開水當中,悶泡幾分鐘之后,會看到茶水的顏色為紅褐色的,這和普洱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如果是在逆光的情況下,認真去看,可以看到其中帶有少許的青色。品嘗泡好的蟲屎茶,可以感覺到就像是薄荷一樣清涼,連續(xù)喝上幾倍,能感覺到咽喉很清澈。
三、看售價
蟲屎茶真假辨別還需要從價格上來看,單價比黃金還要高,如果有人出售的蟲屎茶價格比較便宜,不要上當了,這很可能就是假冒的產品,很可能就是其他的東西。
蟲屎茶有天然的,還有人工培養(yǎng)的兩種,不過差別還是有的,特別是天然形成的,更是特別珍貴的。蟲屎茶真假辨別難度稍微大一點,很多人并不能真正很好地掌握到。如果想要購買蟲屎茶,那么一定要請專業(yè)的工作人員幫忙來鑒別,并注意細細品味一下,品嘗是最好的一種方式,從而保證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
黑茶探析:從蟲屎茶看黑茶老茶的品質形成機制
黑茶探析:從蟲屎茶看黑茶老茶的品質形成機制
你也許從未聽說過蟲屎茶,或者聽說過,見到過卻不敢去喝,因為正常人對“屎”這種排泄物有天性的反感。但在事先不告訴你的情況下,讓你品嘗一盅,你斷然會覺得這是人間最好的茶飲,可與陳年黑茶的口感媲美。
蟲屎茶,又名“龍珠茶”,系湖南南部和廣西北部地區(qū)的一大特產。當地老百姓把野藤、茶葉及換春樹等枝葉堆放一起,招引許多小黑蟲,當這些小蟲吃完堆在一起的枝葉后,便留下比芝麻還小的粒狀排泄物一一蟲屎。老百姓將這些蟲屎通過適當處理,便成了可飲用的蟲屎茶了。
蟲屎茶帶有高雅的熟香,味濃略顯甜,口味醇厚,湯色烏深,別有一番風味,連飲數杯,絕無膩感,和陳年黑茶大有相似之處。據說,它還是一味健康良方。對腸胃功能差的人大有裨益。
看到蟲屎茶,不能不聯(lián)想到存放多年的黑茶品,蟲屎是蟲的排泄物,而陳年黑茶是不是可以說是含有大量真菌的排泄物呢?喝蟲屎茶我們不是喝的野藤、茶葉和換春樹(雖然里面還有些成分末被消化)而是喝其代謝后的產物,故其口感和功能都發(fā)生了質的轉換,陳年黑茶也是如此,一泡50年代的黑茶磚和茯磚,其色其味已與茶有極大的差異了。陳茶為什么如此耐泡(經科學檢測,茶葉原有的呈色呈味物質兒乎消失殆盡),數次沖泡之后還甜純爽口,陳香突出。這恐怕與蟲屎茶的轉化機制有異曲同工之妙。
茶,在這里已經成了一種載體,我們飲用的不再是茶,而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難怪有人說,茶的最高境界為“無味之茶”。不知諸位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8. 茶葉的檢測
具體檢測項目:
1.理化成分:
粉末、碎茶、水分、總灰分、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堿度、水浸出物、粗纖維、咖啡堿、茶多酚、兒茶素(EGCG、ECG、EGC、EC、C)、游離氨基酸、茶氨酸、茶黃素、葉綠素、二氧化硫、茶梗、非茶類夾雜物、茉莉花干、非茶非花類物質、容重、溶解性、緊密堆積密度、自由流動堆積密度、粒度等。
2.農藥殘留:
六六六、滴滴涕、三氯殺螨醇、氰戊菊酯、聯(lián)苯菊酯、甲氰菊酯、噻嗪酮、硫丹、氟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S421、順式氰戊菊酯、氯氟氰菊酯、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殺螟硫磷、喹硫磷、乙硫磷、樂果、敵敵畏、三唑磷、毒死蜱、三氯殺螨砜、噠螨靈、水胺硫磷、乙嘧酚磺酸酯、氟蟲腈、異稻瘟凈、溴螨酯、撲草凈、五氯硝基苯、仲丁威、溴蟲腈、殺螟丹、吡蟲啉、啶蟲脒、GB2763農殘50項、400余項掃描項目等。
3.微生物:霉菌和酵母、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冠突散囊菌等。
4.營養(yǎng)元素:鐵、鉀、鈣、鈉、鎂、錳、硒、鋅、磷、硫、鋁等。
5.污染物:鉛、銅、鉻、鎘、錫、鎳、氟、總砷、稀土、二氧化硫、蒽醌、高氯酸鹽等。
6.色素:檸檬黃、莧菜紅、胭脂紅、日落黃、亮藍、赤蘚紅等。
7.毒素:黃曲霉毒素。
8.香氣成分:茶葉中的香氣物質。
9.感官品質:主要包括外形(形狀、嫩度、色澤、勻整度、凈度),湯色,香氣,滋味,葉底等幾個要素,我們可根據客戶要求依據相關標準對茶葉及相關制品進行符合性評定、等級判定、評語描述等。
10.標簽和凈含量:標簽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配料的定量標示,凈含量和規(guī)格,生產者、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生產日期,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等
9. 茶葉的微生物檢驗指標
花草茶屬于代用茶類,廠家自行檢測需要涉及到預包裝的細菌和常規(guī)的理化指標,原子儀器、微生物培養(yǎng)箱即可,一般廠家都只弄個培養(yǎng)箱,因為儀器花費較大,多數選擇送檢。
10. 茶葉的微生物檢驗標準
安吉白茶標準
本標準是依據國家質檢總局2005年78號令《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而制定。
本標準代替并廢止DB33/T 377.1~.4-2002《安吉白茶》。
本標準與DB33/T 377-2002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按照GB 17924-1999對標準文本結構作了調整和修改。
正文及附錄A為強制性條文。
將DB33/T 377.1-2002、DB33/T 377.3-2002兩部分標準內容簡化后與DB33/T 377.4-2002合并成本標準,DB33/T 377.2-2002改為資料性附錄。
增加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的要求。
修改了"安吉白茶定義",增加"白葉一號""精品""龍形""鳳形"的術語和定義。
增加了產品的分類,將產品分為龍形、鳳形兩類。
產品分級改為精品、特級、一級、二級四個等級,同時相應增加了感官品質指標。
理化指標中水分、水浸出物分別修改為≤6.5%、≥32%。
取消原標準衛(wèi)生指標中"六六六","滴滴涕""甲胺磷""氰戊菊酯"的限量要求。
增加了感官品質審評、方法、判定規(guī)則、包裝容器和材料的具體要求。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guī)范性附錄,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浙江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安吉縣農業(yè)局、安吉縣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賴建紅、官樹春、張樂琴、楊美紅、陳有才。
本標準所代替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DB33/T 377-2002.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安吉白茶
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安吉白茶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范圍、術語和定義、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國家質檢總局2005年78號令《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批準保護的安吉白茶。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 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 4789.3-2003 食品衛(wèi)生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測定
GB/T 5009.12-2003 食品中鉛的測定
GB/T 5009.20-2003 食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量的測定
GB/T 5009.146-2003 植物性食品中有機氯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多種殘留量的測定
GB 7718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T 8302-2002 茶 取樣
GB/T 8304-2002 茶 水分測定
GB/T 8305-2002 茶 水浸出物測定
GB/T 8306-2002 茶 總灰分測定
GB/T 8310-2002 茶葉 粗纖維測定
GB/T 8311-2002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測定
GB/T 8314-2002 茶 游離氨基酸總量測定
GB/T 8321.1~7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JJF 1070 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檢驗規(guī)則
NY/T 787-2004 茶葉感官評審通用方法
SB/T 10035-1992 茶葉銷售包裝通用技術條件
DB33/T 479-2004 茶葉加工場所基本技術條件
國家質檢總局(2005)第75號令 《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
3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
安吉白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限于依據國家質檢總局2005年78號令《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批準的范圍,位于北緯30°23'~30°52',東經119°14'~119°53',即浙江省安吉縣所轄行政區(qū)域。見附錄A。
4 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術語和定義
4.1
安吉白茶
產自本標準第3章范圍內,采自"白葉一號 "茶樹鮮葉,經加工而成并符合本標準規(guī)定要求的茶葉。
4.2
白葉一號
灌木型,中葉類,主干明顯,葉長橢圓型,葉尖漸突斜上,葉身稍內折,葉面微內凹,葉齒淺,葉緣平,中芽種,春季新芽玉白,葉質薄,葉脈淺綠色 ,氣溫>23℃葉漸轉花白至綠。
4.3
精品
條直顯芽,芽壯實勻整,嫩綠,鮮活泛金邊,湯色嫩綠明亮,香氣鮮嫩持久,滋味鮮醇甘爽,葉白脈翠,一芽一葉初展,芽長于葉。
4.4
鳳形安吉白茶
按條型茶加工工藝制作成的安吉白茶。
4.5
龍形安吉白茶
按扁型茶加工工藝制作成的安吉白茶。
5 要求
5.1 自然環(huán)境
安吉白茶地理標志產品地處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北麓,地勢由西南崛起向東北傾斜,中部低緩,構成三面環(huán)山,東北開口的箕狀盆地。氣候屬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氣候區(qū),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5.5℃,平均無霜期226d;最冷一月份平均氣溫-1℃~3℃;年降雨量約1510mm,相對濕度80%左右;年日照時數2000h。區(qū)域內山地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達73%,森林覆蓋率達69%;多為山地丘陵紅黃壤,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土壤pH值4.5~6.5。
5.2 品種
無性系茶樹良種白葉一號。
5.3 苗木
苗木插穗應來自于白葉一號母本園,質量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表1 苗木質量要求
級別苗高 cm莖粗 mm根長 cm著葉數 片一級分枝數目苗木純度檢疫性病蟲害
?、瘢?0>3.0>12>81~2100%不得檢出
?、?0~203.0~1.812~48~61~0100%不得檢出
Ⅲ<20<1.8<4<6099%不得檢出
5.4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參見附錄B。
5.5 茶葉采摘
5.5.1 采摘標準
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三葉。
5.5.2 采摘要求
按標準適時采摘 ,不采病蟲葉,不采凍傷葉。
5.6 茶葉加工
5.6.1 加工環(huán)境與設備
加工環(huán)境與設備應符合DB33/T 479-2004 的規(guī)定。
5.6.2 加工工藝
5.6.2.1 鳳形安吉白茶
加工工藝為攤青→殺青→理條→搓條初烘→攤涼→焙干→整理。
5.6.2.2 龍形安吉白茶
加工工藝為攤青→青鍋→攤涼回潮→輝鍋。
5.7 技術指標
5.7.1 產品分類
產品分為龍形安吉白茶、鳳形安吉白茶兩類。
5.7.2 產品分級
產品分為精品、特級、一級、二級共四個質量等級。
5.7.3 感官品質
感官品質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
表2 感官品質
級 別:外 形
湯 色
香 氣
滋 味
葉 底
龍 形、鳳 形
精品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嫩綠顯玉色,勻整,無梗、樸、黃片條直顯芽,芽壯實勻整,嫩綠,鮮活泛金邊,無梗、樸、黃片嫩綠明亮嫩香持久鮮醇甘爽葉白脈翠,一芽一葉初展,芽長于葉
特級扁平,光滑,挺直,嫩綠帶玉色,勻整,無梗、樸、黃片條直有芽,勻整,色嫩綠泛玉色,無梗、樸、黃片嫩黃明亮嫩香持久鮮醇葉白脈翠,一芽一葉
一級扁平,尚光滑,尚挺直,嫩綠油潤,尚勻整,略有梗、樸、黃片條直有芽,較勻整,色嫩綠潤,略有梗、樸、片尚嫩綠明亮清 香尚醇厚葉白脈綠,一芽二葉
二級尚扁平,尚光滑,嫩綠尚油潤,尚勻,略有梗、樸、黃片條直尚勻整,色綠潤,略有梗、樸、片綠明亮尚清香 醇 厚葉尚白脈翠,一芽二、三葉
5.7.4理化指標
理化指標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
表3 理化指標
項 目指 標
水分(Moisture). %≤6.5
碎末和碎茶(dust and broken tea). %≤ 1.2
總灰分(Total). %≤ 6.5
粗纖維(thick fiber) %≤10.5
水浸出物(Water extract). %≥ 32
游離氨基酸總量(free amino acids)(以谷氨酸計). %≥5.0
5.7.5衛(wèi)生指標
衛(wèi)生指標應符合表4規(guī)定。
表4 衛(wèi)生指標
項 目指 標
鉛(以pb計),(mg/kg) ≤5.0
氯氰菊酯,(mg/kg) ≤20
溴氰菊酯,(mg/kg) ≤10
順式氰戊菊酯,(mg/kg) ≤2
氟氰戊菊酯,(mg/kg) ≤20
殺螟硫磷,(mg/kg) ≤0.5
氯菊酯,(mg/kg) ≤20
乙酰甲胺磷,(mg/kg) ≤0.1
每100g大腸菌群,(coliform bacteria).個 ≤300
注: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劇毒和高毒農藥不得在茶葉生產中使用。
2.檢驗項目可以根據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和監(jiān)督抽檢工作需要調整。
5.7.6凈含量允差
定量包裝規(guī)格由企業(yè)自定。凈含量負偏差應符合國家質檢總局(2005)第75號令 《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要求
6 試驗方法
6.1 取樣
按GB/T 8302-2002審評規(guī)定執(zhí)行。
6.2 感觀品質評審
按 NY/T 787-2004 茶葉感官評審通用方法規(guī)定執(zhí)行。
6.3 理化指標
6.3.1 水分
按GB/T 8304-2002規(guī)定執(zhí)行。
6.3.2 灰分
按GB/T 8306-2002規(guī)定執(zhí)行。
6.3.3 粗纖維
按GB/T 8310-2002規(guī)定執(zhí)行。
6.3.4 水浸出物
按GB/T 8305-2002規(guī)定執(zhí)行。
6.3.5 碎末和碎茶
按GB/T 8311規(guī)定執(zhí)行。
6.3.6 游離氨基酸總量
按GB/T 8314-2002規(guī)定執(zhí)行。
6.4 衛(wèi)生指標
6.4.1 鉛
按GB/T 5009.12-2003規(guī)定執(zhí)行。
6.4.2 聯(lián)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
按GB/T 5009.146-2002規(guī)定執(zhí)行。
6.4.3樂果、敵敵畏、殺螟硫磷和喹硫鱗
按GB/T 5009.20-2003規(guī)定執(zhí)行。
6.4.4大腸菌群
按GB/T 4789.3-2003規(guī)定執(zhí)行。
6.5 凈含量
按JJF 1070規(guī)定執(zhí)行。
7 檢驗規(guī)則
7.1 檢驗分類
7.1.1型式檢驗
型式檢驗是對產品進行全面考核,即對本標準規(guī)定的全部要求進行檢驗.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進行型式檢驗:
--申請無公害農產品標志;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型式檢驗要求;
--前后兩次抽樣檢驗結果差異較大;
--人為或自然因素使生產環(huán)境發(fā)生較大變化
7.1.2交收(出廠)檢驗
每批產品交收(出廠)前,生產單位應進行檢驗.交收(出廠)檢驗內容為感官和標識。檢驗合格并附有合格證的產品方可交收(出廠)。
7.2 組批
產地抽樣以同期加工、同一品種、同一規(guī)格的茶葉為一個檢驗批次。市場抽樣以同一產區(qū)、同一規(guī)格、同一廠家、同一銷售單位的產品為一個檢驗批次。
7.3 抽樣方法
按GB/T 8302-2002規(guī)定執(zhí)行。
7.4 判定規(guī)則
7.4.1 檢驗結果全部符合本標準規(guī)定技術要求的產品,則判該批產品為合格。
7.4.2 凡劣變、有污染、有異味或衛(wèi)生指標中有一項不符合技術要求的產品,則判該批產品為不合格品。
7.4.3 除衛(wèi)生指標外,理化指標有一項不合格或感官指標不符合規(guī)定級別的,應在原批產品中加倍取 樣復驗,復驗中理化指標不合格的,判該批產品為不合格品。感官指標不符合明示質量等級,但符合次一級要求的,判定該等級合格;按次一級仍不合格的,判該批產品為不合格品。
7.4.4 對檢驗結果有爭議時,應對留存樣進行復檢,或在同批產品中重新按GB/T 8302規(guī)定加倍抽樣,對不合格項目進行復檢,以復檢結果為準。
8 標志、標簽、包裝、運輸、貯存
8.1 標志
8.1.1獲得批準的企業(yè),可在其產品包裝上使用安吉白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
8.1.2產品的包裝儲運圖示標志應符合GB 191的規(guī)定。
8.2 標簽
安吉白茶銷售的包裝標簽應符合GB 7718的規(guī)定。
8.3 包裝
包裝容器和材料應符合SB/T 10035-1992的規(guī)定。
8.4 運輸
運輸工具應清潔、干燥、無異氣味、無污染;運輸時應防潮、防雨、防曝曬;裝卸時應輕放輕卸,嚴禁與有毒、有異氣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
8.5 貯存
產品應貯于清潔、干燥、陰涼、無異氣味的專用倉庫中或冷藏,庫房溫度以5℃至8℃為宜,倉庫周圍應無異氣味污染。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安吉白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圖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栽培技術
B.1定植
B.1.1 時間
a)春季定植:2月中旬~3月上旬。
b)秋季定植:10月下旬~11月下旬。
B.1.2 密度
a)單條播:行距130cm,株距30cm,每穴茶苗2株~3株,每公頃苗數4.5-5萬株。
b)雙條播: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每穴茶苗2株,每公頃基本苗數6~7.5萬株。
B.1.3 底肥
按茶行開種植溝,深50cm,寬60cm,種植溝內施底肥,每公頃施欄肥或青草等有機肥30t~50t,加餅肥1.5t~2.0t,施后覆土,間隔半月后種植。
B.1.4 栽種
根據種植規(guī)格,按規(guī)定的行株距開好移植溝或定植穴,現開現栽。栽植時覆土至根頸處,壓緊,隨即澆足"定根水"。
B.2 樹冠管理
B.2.1 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修剪時間: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時進行,剪口離地15cm~20cm;第二次在定植后一年進行,在第一次剪口上提高10cm~15cm;第三次在春茶后進行,在前次剪口基礎上提高10cm~15cm。
B.2.2 深修剪
深修剪每年進行1次,時間宜在春茶后(4月底-5月上旬)進行。離地40-55㎝修剪。
B.2.3 重修剪、臺刈
對衰老茶園采用重修剪或臺刈,時間應在春茶后及時進行。
B.3 肥培管理
B.3.1 耕作
a) 深耕:每年或隔年的9月-11月對茶園行間土壤進行深耕一次,深度20cm~30cm。
b) 中耕:每年進行兩次中耕,深度10cm~15cm。
B.3.2 除草
結合中耕進行除草,此外夏初至秋末在茶行間鋪草,減少雜草生長,每公頃鋪草15t~20t。
B.3.3 施肥
B.3.3.1 時間
追肥時間分別是2月中下旬(幼齡茶園),5月上旬,6月上旬~8月上旬,基肥時間為9月下旬~10月中下旬。
B.3.3.2 施肥量
a) 幼齡茶園施肥以氮為主,促進樹冠面的形成,用量見表B.1。
b) 生產茶園
施肥情況視土壤肥力和產量而定,干茶產量<400kg/km2時,氮、磷、鉀三要素的用量:氮為100kg,磷為30kg,鉀為20kg。
表B.1 幼齡茶園氮、磷、鉀三要素用量 kg/km2
樹齡氮磷鉀
1~220~4515~257~15
3~445~9025~454~10
B.3.3.3 茶樹是忌氯作物,嚴禁使用含氯混(復)合肥。
B.4 主要病蟲害防治
B.4.1 安吉白茶主要病蟲害有茶尺蠖、茶蚜、黑刺粉虱、茶葉螨類、茶赤葉斑病、茶芽枯病等,防治指標、防治適期及推薦使用藥劑見表B.2.
表B.2 茶園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指標、防治適期及推薦使用藥劑
病蟲害名稱防治指標防治適期推薦使用藥劑
茶尺蠖成齡投產茶園,幼蟲量每平方米7頭以上噴施茶尺蠖病毒劑應掌握在1齡~2齡幼蟲期,氣溫<23℃,噴施化學農藥或植物農藥掌握在3齡前幼蟲期茶尺蠖病毒制劑、魚藤酮、苦參堿、聯(lián)苯菊酯、氯氰菊酯、除蟲脲。
茶黑毒蛾第一代幼蟲量4頭/m2以上;第二代幼蟲是7頭/m2以上。3齡前幼蟲期Bt制劑、苦參堿、敵敵畏、聯(lián)苯菊脂、除蟲脲。
假眼小綠葉蟬第一峰百葉蟲量超過6頭或每平方米蟲量超過15頭;第二峰百葉蟲量超過12頭或每平方米蟲量超過27頭施藥適期掌握在入峰后(高峰前期),且若蟲占總量的80%以上白僵菌制劑、魚藤酮、吡蟲啉、殺螟丹、聯(lián)苯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
茶橙癭螨每平方厘米葉面積有蟲3頭~4頭,或指數值6~8發(fā)生高峰期以前,一般為5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克螨特、四螨嗪、滅螨靈
茶麗紋象甲成齡投產茶園每平方米蟲量在15頭以上成蟲出土盛末期白僵菌、殺螟丹、聯(lián)苯菊酯
茶毛蟲百叢卵塊5個以上3齡前幼蟲期殺毛蟲病毒制劑、Bt制劑、氯氰菊酯、敵敵畏、除蟲脲
黑刺粉虱小葉種2頭/葉~3頭/葉,大葉種4頭/葉~7頭/葉卵孵化盛末期辛硫磷、吡蟲啉、粉虱真菌
茶蚜有蚜芽梢率4%~5%,芽下二葉有蚜葉上平均蟲口20頭發(fā)生高峰期,一般為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吡蟲啉、辛硫磷
茶小卷葉蛾1、2代,采摘前,每米茶叢幼蟲數8頭以上;3代、4代每平方米幼蟲量15頭以上1、2齡幼蟲期敵敵畏、Bt制劑
茶細蛾百芽梢有蟲7頭以上潛葉、卷邊期(1齡~3齡幼蟲期)苦參堿、敵敵畏
茶刺蛾每平方米幼蟲數幼齡茶園10頭、成齡茶園15頭2、3齡幼蟲期參照茶尺蠖
茶芽枯病葉罹病率4%~6%春茶初期,老葉發(fā)病率4%-6%時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苯菌靈、甲基托布津
表B.2(續(xù)) 茶園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指標、防治適期及推薦使用藥劑
病蟲害名稱防治指標防治適期推薦使用藥劑
茶褐色葉斑病低溫高濕性病害,葉罹病率6%氣溫在15℃以下,相對濕度>80%以上,葉發(fā)病率>6%,11月至翌年3月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甲基托布津
茶赤葉斑病高溫干旱性病害,葉罹病率6%5-6月開始發(fā)生,7-9月最盛,葉罹病率6%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甲基托布津
茶炭疽病葉罹病率6%梅雨季節(jié)和秋雨期發(fā)病較重,適宜溫度20-30℃,相對濕度>80%,葉發(fā)病率>6%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
B.4.2 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禁止使用滴滴涕、六六六、對硫磷(1605)、甲基對硫磷、乙酰甲胺磷、氧化樂果、五氯酚鈉、殺蟲脒、克百威、三氯殺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來福靈及其混劑等高毒、高殘留農藥。見表B.3。
表B.3 無公害茶園可使用的農藥品種及其安全標準
農藥品種使用劑量 g(ml)/667m2稀釋倍數安全間隔期 (天)施藥方法、每季最多使用次數
80%敵敵畏乳油75~100800~10006噴霧1次
40%樂果乳油50~751000~150010噴霧1次
50%辛硫磷乳油50~751000~15003~5噴霧1次
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12.5~204000~60005噴霧1次
2.5%聯(lián)苯菊酯乳油12.5~253000~60006噴霧1次
10%氯氰菊酯乳油12.5~204000~60007噴霧1次
2.5%溴氰菊酯乳油12.5~204000~60005噴霧1次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303000~40007~10噴霧1次
90%巴丹可溶性粉劑50~751000~20007噴霧1次
15%速螨酮乳油20~253000~40007噴霧1次
20%四螨嗪懸浮劑50~75100010a噴霧1次
0.36%苦參堿乳油7510007a噴霧
2.5%魚藤酮乳油150~250300~5007噴霧
20%除蟲脲懸浮劑2020007~10噴霧1次
99.1%敵死蟲2002007a噴霧1次
Bt制劑(1600國際單位)7510003a噴霧1次
茶尺蠖病毒制劑 (0.2億PIB/MI)5010003a噴霧1次
茶毛蟲病毒制劑 (0.2億PIB/MI)5010003a噴霧1次
白僵菌制劑(100億孢子/g)1005003a噴霧1次
粉虱真菌制劑(10億孢子/g)10020010a定向噴霧
20%克蕪蹤水劑20015015a定向噴霧
41%草甘磷水劑150~200150~200采摘時不宜使用噴霧
45%晶體石硫合劑300~500--采摘時不宜使用噴霧
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0.6%)75000800~100010噴霧
表B.3(續(xù)) 無公害茶園可使用的農藥品種及其安全標準
農藥品種使用劑量 g(ml)/667m2稀釋倍數安全間隔期 (天)施藥方法、每季最多使用次數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5~1001000~150010噴霧
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75噴霧
a 表示暫行執(zhí)行的標準。
B.4.3 嚴格按照GB 4285-1989、GB/T 8321.1-7的要求控制施藥量與安全間隔期。
B.4.4 非生產季節(jié)宜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