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佗曰:“當于靜處立一標柱,上釘大環(huán),請君侯將臂穿于環(huán)中,以繩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以線縫其口,方可無事。但恐君侯懼耳?!惫υ唬骸叭绱?,容易!何用柱環(huán)?”令設酒席相待。
公飲數(shù)杯酒畢,一面仍與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驚?!惫唬骸叭稳赆t(yī)治,吾豈比世間俗子,懼痛者耶!”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
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須臾,血流盈盆。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
譯文:
華佗看過關公的箭傷,說:“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廢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縛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開至見骨,刮去骨頭上的毒,再敷上藥,以線縫合,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懼怕?!?br>
關公聽了,笑說自己不是世間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縛在柱上;并讓人先送上食物,說:“先生遠道而來,請先用酒菜!”關公陪著華佗吃了一會,便伸出了右臂,說:“現(xiàn)在就請動手,我照樣下棋吃喝,請先生不要見怪!”
華佗也不再說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請人在關公的臂下放上一個盆子,看準了位置,下刀把關公的皮肉割開。關公吃喝如常,華佗氣定神閑說:“我用刀把君侯骨頭上的毒給刮走,這就好了!”
華佗的手法嫻熟,話剛說完,手上的刀子已經(jīng)在關公手臂的骨頭上來回刮,還發(fā)出悉悉的聲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將士見到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獨關公仍繼續(xù)下棋吃喝,面不改容。不久,華佗把毒刮盡,敷上藥,并把傷口縫合。
擴展資料
羅貫中之所以將醫(yī)生寫成是華佗,大概因為華佗是當時的名醫(yī)且擅長外科手術,治箭傷理更不成問題。如此“有根有據(jù)”,加之作者的生花妙筆,把故事寫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何人不信“刮骨療毒”的真實性呢?
其實,古代有“刮骨”經(jīng)歷的勇將遠非關羽一人。據(jù)《北史》載:長孫子彥墜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開肉鋸骨,流血數(shù)升,言戲自若,人以為“逾于關羽”。
《宋史》記載:趙匡胤在北周時攻入壽春,“城中發(fā)連弩射之,矢大如椽,牙將張瓊以身蔽之,矢中瓊髀,鏃甲著骨不出。瓊飲酒一大厄,令人破骨出之,流血數(shù)升,神色自若?!?br>南宋名將韓世忠也曾有“中毒矢入骨,亦用強弩括之”的經(jīng)歷。至明代,這樣的例子也屢屢見載于史書中,不勝枚舉。
不過,后人還是最佩服關羽,一則是關羽所處的時代較早;二則“大刀關公”這個勇猛無比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加之《三國志》中的“伸臂令劈之,時方與諸將飲,臂血流于盤器,而公言笑自若”的生動描述,也令人覺得更真實可信。
《三國演義》刮骨療毒的故事,既夸張了關羽虎將非同尋常的大丈夫氣概,又贊頌了華佗神醫(yī)的高明醫(yī)道,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至今還膾炙人口。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刮骨療傷
成語:花枝招展的來歷或成語故事
成語:花枝招展的來歷或成語故事
[ huā zhī zhāo zhǎn ]
像花枝迎風擺動一樣。形容婦女打扮得十分艷麗?!都t樓夢》第六十二回:“襲人等捧過茶來,才吃了一口,平兒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來了。”
出 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蓬步輕移;如花枝招展一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