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的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在《清朝野史大觀》曾記載:“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漳、泉府,粵之潮州府工夫茶為最。”可見,在清朝時期,潮州工夫茶就已成為潮州地區(qū)飲茶習俗的文化現(xiàn)象了。
潮州工夫茶,在當?shù)夭环盅潘住⒏鼪]有階級之分。不論是在公眾場合還是在居民家中,不論是在路邊村頭還是工廠商店,無處不見人們長斟短酌。與其說潮州人品茶是為了解渴,還不如說是為了聯(lián)絡(luò)感情更為恰當。人們在喝茶聊天中,互通信息,洽談貿(mào)易,閑聊消遣,潮州工夫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
在潮州,儒雅人家的功夫茶最為講究,有茶童(就是我們常說的“風爐縣長”)專門伺候,入山、浮水,臨清溪而烹茶,觀山水而論道,賦詩辭而抒情,更有一番情趣。工夫茶在尋常百姓家是以茶會友的由頭,在文人騷客中更是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許多詩文中均言及工夫茶,如近代詩人丘逢甲從日本回國后,在潮州生活時作《潮州春思》詩六首,其中一首記述春日烹品工夫茶的情景,曰:“曲院春風啜茗天,竹爐欖炭手親煎。”
可能你要說,潮汕人以茶會友當然是很不錯的,為什么偏偏要搞一套麻煩的規(guī)程呢?其實,潮州工夫茶的真諦重在品而不是喝。不同于一般喝茶那樣大口杯地喝,潮州工夫茶一般都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全更在于品香。所以潮州工夫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特別地講究食茶的禮節(jié),待茶沖完,主客總要謙讓一番,然后請長者、貴賓先嘗,杯沿接唇,茶面迎鼻,聞茶之香,一啜而盡。